生活中打嗝非常常见。有时我们吃的过饱,或吃饭过快,或吃干硬食物,就容易出现打嗝。在人前频繁打嗝,显然是件尴尬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打嗝呢?本文分析打嗝的原因,并提供大量的治疗打嗝的思路与方法。
(一)打嗝的原因分析
平时我们常会打嗝,尤其是饭后,常常打饱嗝,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则,现代医学的理念
打嗝是指气体突然从食管泄露到喉咙顶部而形成的生理行为,声音可大可小。食管是位于胃顶部的圆柱体,食管的两端都有一个瓣膜,称为“括约肌”。这些瓣膜非常坚固,可以防止进食后食物再次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吃完饭后再进行倒立,食物仍然不会倒回到嘴里的原因。当这些瓣膜放松时,会排出多余的气体,导致打嗝。
二则,中医的理念
打嗝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节,胃气上逆,膈肌痉挛引起的。胃主受盛,亦主搅拌食物,这个功能,可称之为“运”,而脾主“化”,胃脾的功能合称为“运化”。人吃了饭,喝了水,胃受纳食物和饮水。若吃的过饱,胃体不能容纳过多的空气,多余的空气就向上逆行,冲上食管,表现为打嗝。
(二)打嗝的目的是排出吞咽的空气
一则,现代医学的理念
我们吃饱饭后的打嗝,其实是排出吞咽的空气的一般方法。因为当我们每次吞咽食物时,都会有一些空气随食物一起进入胃中。空气的积聚会使胃部扩张,食管两端的瓣膜变得松弛。膈膜、腹肌等身体中的肌肉会帮助胃部排出那些已泄露至顶部的空气,即将空气推向食管,然后从嘴巴(有时是鼻子)中排出。
只要我们做吞咽动作,就会吞咽空气,而不仅仅会在吃东西时吞咽空气,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不仅饭后打嗝,饭前也会打嗝的原因。
当我们喝碳酸饮料时,胃打嗝会变得更加频繁。这些饮料中包含二氧化碳气泡,会使我们胃中的空气更多,导致我们打更多的嗝。
另外,当我们运动量较大时,身体运动和腹部压力的增加会使下瓣膜放松的更频繁,打嗝也会相应增多。
二则,中医的理念
从中医来分析,人是天地之气而生的。鼻呼吸天气,口饮食水谷而得地气。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我们的整个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胃、肠、肛门,这个通道是与天气相贯通的。我的理解是,人身不但由肺主气,肺得天气,胃肠道其实亦得天气。胃肠道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排泄食物,这个过程禀承地气的过程,但需要天气的参与,或者说,胃肠道同时也在接受天气。
我们吞咽时会有空气进入胃中,在大小肠中也会有空气,之后通过肛门也会排出空气。空气通过胃向上排出,叫打嗝;空气通过肛门排出,叫放屁,其实,都是胃肠道通过排气以平衡自己的功能。
俗话讲:人活一口气。中医讲,气是生命的根本。健康,因为气旺、气机通畅;生病,因为气弱、气机不畅。一网友的体会很好:我感觉身体所有的病都是气机造成的,停在一个地方不流动那个地方就生病,而有些疼的地方仔细感觉都是气滞,气通了就不疼了。有时候气从下流到上消失了,有时候打嗝放屁排出来了。
(三)打嗝次数过多或是疾病信号
打嗝是正常的,但打的次数过多就有问题了。
通常,当我们深呼吸时,呼吸肌会收缩。但是对于打嗝次数很多的人来说,他们的呼吸肌收缩不受控制。这意味着空气会被意外地吸进食管,但并不会完全进入胃中。并且由于下瓣膜保持关闭,腹肌紧张,导致空气被迅速推回至食管并从口中排出。患有精神疾病,或长时间处于非常紧张或悲伤状态的人可能会出现这种类型的打嗝。
从中医来分析,病态的打嗝其实是胃气不降的表现。胃主降,当食物和空气被吞咽后,自然禀胃的降气而向下行,通过肠道,最后从肛门排出。
若胃气不降,空气向上逆行,即表现为病态的打嗝。我临床经常诊治打嗝的患者,有的患者每分钟能打嗝二三十次,且数天不休,日夜不停,非常痛苦。
(四)中医治疗打嗝医案
多年来我在临床上频繁遇到打嗝的患者,用中医治疗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以下与读者分享数例。
一则,一老年男性脑梗发作一月余,在住院过程中出现打嗝,频繁不止,每分钟约二三十次,已经数天,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伴流口水,尿急,尿频,尿胀,眠差,脉滑软,舌大齿印,舌下瘀。面色暗。先针刺翳风、印堂、内关、足三里诸穴。针后打嗝略好转,且呕吐少放痰涎,感觉霍然轻松。见此症象我遂悟出,此为痰涎滞塞于胸膈,导致胃气不降而打嗝。因处以瓜蒂散3克,嘱回家用淡豆豉30克煎水送服,吐后再用米粥调理。当晚服药后上吐下泻,排出大量粘痰,打嗝消失。
二则,一肿瘤患者突然出现打嗝、腹胀、呕吐,西医诊为肠梗阻。求方。急用大陷胸汤变散:甘遂15克,生大黄10克,芒硝5克,共研极细末,装入0号胶囊,每次三粒,温水冲服,或用大枣30克切开煎水送服。嘱咐病人服药半小时可取效。若未效,可隔两至四小时再服一次。病人自述服药三四小时后大便自通,腹胀缓解,打嗝消失。
三则,一女病人因服抗肺结核西药导致精神不振,反胃,胸中烦疼,按之则痛,胃胀,打嗝,见食物则恶心,伴全身乏力,少气懒言,脉涩沉软,苔黄厚。此为湿热内滞,胃失和降。中脘、下脘、内关、足三里、素数穴。自述针入诸不适豁然若失,不再打嗝,感觉周身轻松。
四则,一老年患者出现咳嗽,吞咽困难,痰黏,打嗝,大小便不下,精神差,吞咽则呛,无法伸舌,脉左弦滑,右弦。晚上无法入眠。此为少阳阳明病,兼有胃气上逆。因时处夏至,考虑有湿热内滞,用柴朴汤与三仁汤交替服用。并针印堂、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鱼际、太冲诸穴。数天后眠好,呛减,打嗝消失,且腹部凹陷如舟亦渐恢复。
五则,一四岁小男孩,纳差,个子小,经常打嗝,大便干硬如羊屎,舌边尖红,脉滑软略涩。处以柴胡10,黄芩10,炙甘草6,生姜三片,大枣20切,枳壳10,桔梗10,天花粉10,虎杖15,决明子30,姜半夏10,陈皮10,藿香10,鸡内金10,鸡矢藤30,开胃降气,兼清浮火;六君健运中焦。数剂后打嗝消失,且胃口大开,一顿要吃两碗。
六则,一女病人因贪吃海蛤,又吃香蕉,又于做美容时吹冷空调,之后出现腹泻腹痛,一天泻下十余次,伴恶心、打嗝,自用热水袋烫腹部才觉舒服,现仍腹痛腹泻,精神不振。急针脐上下左右各半一寸四穴、足三里、陷谷、中脘、下脘,针入痛减,留针一小时许而诸痛自去,打嗝消失。嘱戒生冷饮食,可吃大蒜、芥末等以温中焦。
七则,十余医院作为特邀专家坐诊时,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请我会诊。一位男性患者打嗝不止,现已经记不清其所患何病,只知道住院治疗数天无效。病人打嗝频繁,每两三秒就打嗝一声,疲惫不堪。科主任希望中医有办法。我按胃气上逆施治,取了足三里、内关、公孙、印堂诸穴,无效。当时该科的多位西医医生和护士围在旁边,看中医如何取效,我施针后效果不明显,顿时有些紧张。然后我取了朱氏头皮针的头面区,即神庭穴,三针并排针刺,做抽拉手法,并嘱病人缓缓深呼吸。数秒钟后,病人打嗝消失。第三天再去看视这位患者,却见病人已经出院,听医生说打嗝未再发作,病人非常满意。
八则,针灸能治打嗝,即使是癌症晚期,因放疗过度,伤损胃气引起的打嗝,亦能取穴。我曾诊治一男性肺癌患者,反复放疗,苦劝不听,结果疗程未结束而呃逆不止,西药治疗乏效。病人面色明显变暗,精神憔悴,打嗝不断,每分钟近十次。急针内关、中脘、足三里、太白、鼻翼诸穴,而打嗝渐止。
(五)通过针灸调理打嗝的方法
针灸能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畅和气血,扶正祛邪,安定神志。当然针灸可以治疗打嗝。我的经验是,遇到打嗝不止时,可速取印堂,或翳风,或中脘穴,或针刺,或按压,或艾灸,都可收取速效。另外,若上法无效,打嗝不止,我会另针鼻翼穴,往往有速效之功。鼻翼穴几乎是我治疗打嗝的最的穴位。
一般打嗝常用的穴位有如下一些:足三里、内关、中脘、合谷、太冲、攒竹、膈俞、膻中、天突、鸠尾等等。可根据情况选用。轻证一针即效。重症可长时间行针,以增加刺激,促进疗效。
亦可用耳穴压豆法治疗打嗝,可用耳中、贲门、食道、胃、十二指肠、神门。每日按压3-5次。
(六)生活中止打嗝的方法
生活中若出现打嗝,且不能止住。不妨先试试自己来解除打嗝。以下列出一些方法,都非常安全,完全可以。
一则,生姜治打嗝
发生打嗝,用了很多办法都止不住的时候,可将一块生姜洗净,然后放到口中咀嚼,10分钟后吞服汁渣,或切片含服,一般就能立即止住打嗝。
呃逆多属寒证,生姜味辛,性温和,有祛寒和胃降逆的功效,方药对证,故能药到病除。食生姜治打嗝适用于寒性呃逆,多伴有恶心、腹胀、腹泻、得温则减等表现,不适合因胃热导致的呃逆。每次生姜用量不宜太少,无生姜时,可用干姜代替。此法经济实惠、安全有效。
二则,喝热水治打嗝
建议喝稍热的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并做弯腰90度的动作10-15次。或饮一大口温水含在嘴里,分多口咽下,注意其间一定不能换气。喝热水时要注意温度,谨防烫伤。
三则,穴位按摩
其一,天突穴。天突穴位于胸骨窝上方的正中处,也就是我们喉咙的下面,两锁骨中间凹陷的地方。天突穴相当于肺与自然相通的通道,清气从这里进入肺,浊气又从这里呼出来,可称之为肺的烟囱。按压天突穴能够缓解和抑制打嗝。
其二,按压眼球。如果只是因为饮食或受寒刺激导致打嗝的话,可闭上眼睛,用双手的两根手指按压眼球,按住不动,这样保持大约一分钟就有良效。
其三,内关穴。
其四,少商穴。用手指甲压两侧的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拇指甲根部桡侧面,距指甲缘约一两毫米外的赤白肉际处。按压时要用点力,要有明显酸痛感。患者可自行压迫,可两手交替进行。
其五,攒竹穴。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全身放松,医者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点按患者双侧攒竹穴,持续数分钟,可止打嗝。有研究认为,点压攒竹穴有促进和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增强机体反应性,提高皮层张力,可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等,并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其六,梁丘穴。打嗝时,术者两手拇指叠放在膝关节外侧上方的梁丘穴上,然后用力按压(要猛然用力),若按压得当,一次就能完全止住打嗝。梁丘穴为足阳明经之郄穴,乃本经气血聚集之处,阳明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所以本穴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效。
其七,翳风穴。患者可用两拇指分别按压两耳垂后的骨缝处(翳风穴),向下颌骨部用力,使产生明显的酸胀痛感,持续按压1-3分钟,打嗝即可停止。
四则,深呼吸屏气治打嗝
有时我们吃的太快时,容易诱发打嗝。此时建议先暂停进食,深呼吸一口气后,憋住半分钟许,再慢慢呼气,重复几次后打嗝即会自动消失。
五则,惊吓法治打嗝
此法其实是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可趁打嗝者不注意时,稍用力拍其后背,使其稍受惊吓,打嗝立止。
六则,刺激咽喉治打嗝
患者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引起恶心症状,或同时牵拉舌头,可止打嗝。或者用干净筷子(或消毒棉签)轻触患者咽后壁,当产生恶心欲吐时,取出筷子,闭嘴咽一下口水,接着再触咽后壁一次,使其作呕、咽唾,打嗝即可解除。
七则,纸袋呼气治打嗝
把口鼻全部伸入大信封或塑料袋内,在袋内深呼吸两三分钟,打嗝自止。注意尽量别漏气,效果更好。
八则,手指堵住耳朵治打嗝
打嗝时,可用双手食指堵住耳朵,有止打嗝之效。此法可刺激耳朵里的神经末梢,迷走神经会做出相应反应,进而停止打嗝。但是堵住耳朵时动作要轻柔一点,手指塞进耳朵不要太深。
九则,握手腕或搓手背治打嗝
打嗝时只要握住手腕10秒钟左右,就能止住打嗝。我在奥地利工作期间,某日一对当地夫妇请我们吃晚饭,饭前这位夫人突然打嗝。我说,可试试此法:双手背互相上下搓。其试了数秒钟而打嗝即消失,这对夫妇叹为不可思议。
十则,白糖治打嗝
白糖味甘,能补中缓急,有治疗胃气不和的功效。取白糖50-克,分2-4次放入口中含化,半小时内禁止摄入其他食物和水,可止打嗝。但此法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慎用。
十一,柿蒂汤治打嗝
深秋的柿子非常好吃,却不知柿子的蒂巴还是一味良药,名曰柿蒂,能降逆止呕,常用于胸满、呃逆诸症。若遇打嗝不止,可取柿蒂三五个,陈皮10克,生姜三片,水煎服,最能和胃、理气、止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或打嗝不止,良效。且此方甚是平和。即如食道癌晚期出现的打嗝或饮食不下,亦可试用此方,者可酌加党参。
(七)通过打嗝排邪
打嗝能排气。若气滞于胃脘或胸膈,非打嗝排出不可。试举一例:一患者因长年与父亲关系不好而生气,心下产生压痛多年,因此来诊。我诊为肝气不畅,当针四关,内关诸穴。针后问病人感觉如何,病人说没有触及病根,要求针刺心下局部。我即按其所言按压心下,在鸠尾穴略上处有一明显的压痛点。即在局部及旁开半寸两侧各针一针。病人自述,针入即觉有气鼓动,少顷,气机上涌,猝然打嗝数声,而心下的不适感即豁然若失,非常舒畅。这是通过打嗝来排出肝郁之气。
再如,气滞可导致百病。若气在上中二焦,往往需要通过打嗝来排出。我临床常用莱来排出浊气。莱菔子能升能降,生用则性升,可致呕逆;炒熟则降浊,能排痰气。李可老中医认为,此药生熟各半混用,服后上则频频打嗝,下则腹中雷鸣,频转矢气,此即气机旋转、激荡之明证,古人谓其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小结:以上列出了不少关于打嗝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读者治好打嗝。但若某些恶性病变引起的持续打嗝,应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去除病因方可见效,因此建议在当地找到明医施治,不建议读者朋友自己治疗。#打嗝#(董洪涛)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gj/1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