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浊腻滞气道,燥气干涸气道,二者共同作用致气机痹滞与气化受抑。
以痰量少,但粘而绵绵不断,努力咳嗽以求驱咯干净为盼但不能为主要特点。
湿燥咳嗽脉案两则
湿燥咳嗽,治法当除湿、润燥、畅化肺胃气机气化。用药应体现通化,凉润和宣畅三个环节,除湿常用三仁汤、藿香、苍术;润燥常用沙参麦冬汤、二冬二母饮等;宣畅借《温病条辨》上、中焦宣痹汤方意,立方如下:
杏仁、苡仁、通草、射干(少量,不宜重)、豆豉、南北沙参、天花粉、丝瓜络、麦冬、玄参、藿香、苍术、桔梗、山豆根(或金果榄,均少量用)、贝母、法半夏(不宜重用)、枇杷叶、郁金、黄芩、板蓝根(或大青叶、忍冬藤)。
如中焦湿重选加厚朴、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莱菔子、车前子。
如燥气重选加天冬、生石膏、知母、荷叶、桑叶。
有其他脏腑兼证:兼肝火肝阳重,选加栀子、钩藤、天麻、荷叶,甚者加青黛、海蛤壳。久咳,咯痰无力加诃子。音哑加蝉衣、木蝴蝶。
使用本法本方需注意,苍术、半夏以及射干、山豆根、金果榄均宜轻用。宣、化、润燥之外尚须清肺、解毒、利咽。本方药味较多,因病机胶着难解,无可奈何之举,临床应用甚有效验。
病例一
郭X,男,57岁
首诊:年5月30日
脉象:左郁弦小劲,右弦滑。
舌象:白腻满舌,舌红有明显暗气。
主诉:咳嗽已1月余,痰少常呈干咳状,气呛不止,口干苦。
病机:风湿外受,湿阻燥生,肝郁气旺,上逆动肺。
处方:钩藤15g(后下)天麻10g杏仁10g苡仁30g藿香10g厚朴10g苍术6g射干6g冬瓜子30g桑皮15g黄芩24g山豆根6g天花粉15g瓜蒌15g麦冬15g炒枳壳10g浙贝10g桔梗10g款冬花15g大青叶15g忍冬藤30g枇杷叶10g
6帖水煎服,每日一帖,分三次服用
病例二
曾XX,男,47岁
首诊:年6月2日
脉象:双手脉满浊盛数,寸关浮大。
舌象:黄腻满舌。
主诉:咳嗽痰黄稠1周,既往常咽喉不利呛咳,嗜烟。
病机:风邪袭肺,痰火上壅,有化燥伤阴之势。
处方:柴胡18g荆芥10g黄芩24g桔梗10g牛蒡子15g(打碎)化红10g炒枳壳10g冬瓜子30g芦根15g苡仁30g杏仁10g厚朴15g苍术10g蒲公英30g忍冬藤50g金荞麦50g生山楂15g莱菔子30g荷叶10g佩兰10g
4帖水煎服,每日一帖,分三次服用。
二诊:年6月7日
脉象:两寸细小弦沉郁,右关尺满盛滑数,左关略隆大小满,右脉为后台阶形,左脉呈低梭形。
舌象:薄淡黄少。
主诉:咳嗽显减,痰少,干咳。
病机:余邪未尽,湿燥互化。
处方:杏仁10g苡仁30g藿香10g射干6g山豆根6g法半夏10g桔梗10g蝉衣10g丝瓜络15g桑皮15g黄芩24g金荞麦50g银花30g玄参15g天花粉15g麦门冬15g款冬花15g莱菔子30g诃子10g
6帖水煎服,每日一帖,分三次服用。
医院张西俭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朱丹平张旗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