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蛤壳 > 海蛤壳性味 > 正文 > 正文

科普本草之蛤壳图文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8 19:33:51

蛤壳原名“海蛤”,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分“海蛤”和“文蛤”两种。蛤壳之名始见于《本草原始》。《本草纲目》载:“海蛤者,海中诸蛤烂壳之总称,不专指一蛤也。大抵海中蚌蜍蚶蛎,性味咸寒,不甚相远,功能软散,小异大同。文蛤自是一种。但海中蛤蚌,名色虽殊,性味相类,功能变同,无甚分别也。”

海蛤《神农本草经》,文蛤《名医别录》。

本品为帘蛤科动物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s或青蛤CyclinasinensisGmelin的贝壳。

栖息于浅海泥沙中。

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

蛤壳夏、秋二季捕捞,去肉,洗净,晒干。

本品为不规则碎片。碎片外面黄褐色或棕红色,可见同心生长纹。内面白色。质坚硬。断面有层纹。气微,味淡。

煅蛤壳取净蛤壳,照明煅法(通则)煅至酥脆。

本品为不规则碎片或粗粉。灰白色,碎片外面有时可见同心生长纹。质酥脆。断面有层纹。

洗净,碾碎,干燥。

文蛤扇形或类圆形,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弧形,长3~10cm,高~8cm。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壳外面光滑,黄褐色,同心生长纹清晰,通常在背部有锯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壳内面白色,边缘无齿纹,前后壳缘有时略带紫色,铰合部较宽,右壳有主齿3个和前侧齿个;左壳有主齿3个和前侧齿1个。质坚硬,断面有层纹。气微,味淡。

青蛤类圆形,壳顶突出,位于背侧近中部。壳外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同心生长纹凸出壳面略呈环肋状。壳内面白色或淡红色,边缘常带紫色并有整齐的小齿纹,铰合部左右两壳均具主齿3个,无侧齿。

暂无习用分级方式。

苦、咸,寒。归肺、肾、胃经。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外用收湿敛疮。用于痰火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瘰疬瘿瘤,胃痛吞酸;外治湿疹,烫伤。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7.0%(通则30)。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通则3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0.3mg/kg;砷不得过mg/kg;汞不得过0.mg/kg;铜不得过0mg/kg。

本品含碳酸钙(CaCO3)不得少于95.0%。

??免费领《中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

??免费领《种中草药彩色图鉴》!!

??免费领《中国南北方种药用植物彩色图鉴》!!▼更多精彩推荐,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xw/743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蛤壳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