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蛤壳 > 海蛤壳性状 > 正文 > 正文

学会煎中药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6 17:32:08
学会煎中药在药方中,医师一般会在开出的中药前冠以“生、煅、炙、炒”等字样,表示的是这种药材要经过怎样的加工程序后才能人药。生,代表这种药材可以直接使用;煅,是将药物直接置于炉火之上或放在适当的容器中进行煅烧,以增加药物的收敛作用,减少副作用或改变药物的性质。以瓦楞子为例,它是蚶科动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贝壳,又叫蛤壳。将其用水洗净,干燥后碾碎就是“生用”,多用来治疗顽痰久咳;将其洗净后放到容器内,用无烟的炉火煅至酥脆,放凉碾碎便是“煅用”,多用来止血止痛炙,指药物加液体辅料(酒、醋、蜂蜜)拌炒,有降低毒性、提高疗效、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等作用。炒,指某种药经过清炒或加固体佐料炒到一定程度。炒法是最常见的加工方法之一,有诸多讲究。例如火候不同,可以将药材炒黄、炒焦、炒炭;加入的辅料不同,又可分为麸炒(加麦麸)、米炒(糯米)、土炒(灶心土)等。有时,一些处方中的中药名后面或右上方还会标出煎服的方法,常见的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六种。先煎/提前煎煮有些要需要先煎,即提前煎煮,常见两种情况:一、是矿石、贝壳类或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例如:龙骨、牡蛎、石决明、龟板、鳖甲等(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穿山甲,龙骨,龙齿,水牛角等等)先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它泡好的药材中一同煎煮。二、是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生半夏、商陆等,需要先煎半小时以上(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还有的是治疗上的特殊需要,比如大黄有泻下的作用,人吃了很快想大便,要想减弱这种作用就应当把大黄先煎)。矿石、贝壳类或角甲类药物,先煎之前不用浸泡,而植物类药物,先煎之前最好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后下即晚些时间再投入煎煮。(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の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也常见两种情况:一、是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檀香、(木香、草豆冠、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这些中药起效靠的是芳香之气,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香气的散失,意味着功效的降低。二、是其它久煎容易减轻功效的药物,如钩藤、杏仁、生大黄,番泻叶等。后下通常应在汤剂第一煎煎好前5-10分钟入锅,第二煎时,和其它药物同时混煮即可。后下的药物最好也能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包煎/布袋包裹药物包煎,即用布包将药物包裹后煎煮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些药物由于过于细小,以花粉、细小种子类、药物细粉为代表,易沉在锅底导致糊锅,或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例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海金沙、青黛等。(对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在蒸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二、是有些带绒毛的药物直接入煎则绒毛不易滤过,服时能刺激咽喉,如旋覆花、辛夷。冲服/或另煎就是“刑、灶”,有的药材比较贵重,同其他的一起煮有些浪费,所以可以研成细末冲服,或另外单独煎煮出汁液后再与其他药液混合服用。如三七、虫草、鹿茸、西红花、穿山甲、人参、西洋参等。烊化/将药物融化(对于一些黏性大的胶类或糖类,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会导致药液的黏性大,影响其他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损失)将胶类药物放置于其他容器隔水蒸化大约十分钟左右即可。烊化可不使胶类药物黏附于其他药物或药罐上,影响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烊化也避免烧焦糊锅。烊化前,需将药物打碎,或用钢磨打成粗粉。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蜂蜜、饴糖等。煎汤代水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溶化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生汁兑入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合药冲服某些贵重药物的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有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巳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xz/7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蛤壳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