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之友,男,主任中药师,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神农本草经》药物,《伤寒杂病论》经方研究,致力于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工作50年余年,多次参与中药资源普查和考察,采集制作中草药植物标本种。
祝老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班、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优秀授课导师。成都市卫生局临床药学高级顾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特聘教授。医院管理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药学会药剂管理委员会委员。眉山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余篇。
祝按:史料记载“附子”者,不单纯指现今中药附子,包括川乌、天雄、附子、草乌等。如《本经》言附子,即今《药典》所收载之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加工炮制品,拉丁名:AconitilateralisRadixPraeparata.而《金匮要略》所载川乌,《本经》所言乌头,则是《药典》所载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母根加工炮制品,处方用名:“川乌”,拉丁名:AconitiRadix.
附子——毛茛科
Ranunculaceae.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收载: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加工品。
附子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1.关于附子临床用量问题
《药典》年版规定附子常用量为3~15g。但中医界有四种观点:①畏附子如虎狼,索性弃用此类药物。②认为附子毒性剧烈,应当小剂量应用。③根据病情的不同及个体差异选用剂量,常用剂量为15~60g。④主张超大剂量使用,特别是在救治心力衰竭等危重症和肿瘤等疑难病症时,使用剂量更大,起始剂量多在45~75g,或更大。如已仙逝的名医李可老大夫,善重剂附子治疗恶疾顽疾。
2.附子煎煮问题核心提示
煎煮含附子的汤剂时,切记中途莫加冷水。煎煮含附子汤剂,一般耗时较长,故汤药易煎干,中途切忌加入冷水,否则可能会增加附子毒性。煎药前一定要估计好用水量,一次加足水量。如果中途发现水快煎干了,应立即离火,待药冷却后在加入适量冷水,然后重新煎煮,计时。
3.附子、川乌、草乌、天雄临床应知
附子、川乌、草乌、天雄为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皆具辛温有毒之性。由于生长环境有人工栽培或野生之异,使用部位不同,功效差别较大,要注意区别。
附子温肾阳益火,治亡阳、心脾肾之阳虚衰及寒湿痹病。川乌祛风除寒湿,通痹止痛,作用强于附子,常与桂枝、威灵仙配伍,用以治疗风寒湿痹,腰膝、四肢麻痛,煎时直接加白蜜火煎,亦可治寒凝所致之腹冷痛。
草乌功似川乌,其毒性更猛烈,胜过川乌,相须用以治疗痹痛外,尚可逐痰消肿,疗寒痰、顽痹。天雄既长于祛风寒湿邪,又可益火助阳,治疗阳气不足之心腹冷痛、风寒湿痹等证。川乌、草乌、天雄,现临床上内服极少应用,均以附子代之。
★盐附子贮藏:瓷缸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饮片鉴别
饮片因加工炮制方法不同分为生附子、盐附子、白附片、黑顺片、熟附子、挂片、黄附片、创附片。
泥附子: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另加工成川乌)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
生附子:将泥附子除去泥土,洗净泥沙,直径晒干。
盐附子:用较大附子,圆锥形块根,长3~7cm,直径5cm左右,洗净后每50kg,用胆巴20kg,盐15kg,水30kg,混合后浸泡3天以上,选晴天捞出,沥干水后,再倒入原缸里浸泡,每天1次,连续3天。捞起,放竹帘上暴晒4~5小时,又倒入缸里浸泡,每次再加胆巴水5kg,连续3次后,捞起晒干1天,直至附子表面呈现小盐粒时,趁热倒入饱和盐水缸中,使其吸收盐分。当附子表面密布食盐粒时捞出,然后把盐水烧开,倒在附子上面,盐水结晶后即成。表面灰黑色,附有盐霜,显潮润性,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根痕,习称“钉角”。体重,切面有白色结晶颗粒,中部木质部呈多角形,味咸而麻,刺舌。
白附片:中等大小的鲜附子洗净后,每50kg鲜附子,用胆巴25kg,加清水12.5kg,浸泡7天,放入锅里煮约1小时,捞出放清水中浸泡1天,剥去表皮,再放入清水中浸泡10小时以上,纵切为2~3mm的薄片,又放入清水里浸泡约10小时后摊放在晒席上,晒至卷角时,再晒或烘至全干即成。形状似黑顺片,全体黄白色,半透明,角质样,气微,味淡。
黑顺片:用小个的鲜附子洗净泥沙后,泡水胆巴水中(比例同白附片),5天后捞出,放入锅里煮,头一锅用最初浸泡过附子水kg,兑清水25kg,煮约50分钟后捞出,放入清水里,浸泡一夜,不经剥皮,纵切成厚4~5mm的薄片,再放入清水中浸泡3天,每天换清水一次,捞出后每50kg用红糖0.25kg,装入缸里浸染呈黄黑色时取出,蒸约12小时,晒干或烘干,至全干即成。为圆锥形或不规则纵切片,上宽下窄,周边略翘起,边缘有黑棕色外皮,剖面暗黄色,具油润光泽,半透明,可见纵向筋脉纹,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熟附片:取中等大附子,依上法经胆巴水浸、煮、水漂、除去外皮及根下端部分,切成3~5mm厚的横片,经蒸、烘(晒)至全干即成。类圆形片状,浅黄棕色,半透明,角质样,味淡。
挂片:取中等大及较小附子,经上法,胆巴水浸、煮、水漂,剥去外皮,纵切两瓣,浸入红糖汁,再蒸、晒(烘)至全干而成。为纵切两瓣厚片,全体黄棕色,半透明,角质样,味淡或微麻辣。
黄附片:为大型或中等大附子,依上法,经胆巴水浸、煮、水漂,除去外皮及根下端部分,切成3~5mm厚的横片,用甘草、生姜、红花、姜黄、皂角等熬制药汁浸染成黄色,烘(晒)至全干而成。呈类圆形片状,鲜黄色,木质部多角形,有时横绘成五角星红色图案,角质样,味淡。
淡附片(又名:淡附子):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为度,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烘(晒)即成。
刨附片:选中等大鲜附子,依上法,经胆巴水浸制、煮、水漂,除去外皮洗净后,用专用木刨推创为0.8~1mm厚的薄片,放入浸泡池内浸漂3~5天后捞出,烘(晒)至全干即成。类圆形或块片状薄片,类白色,可见纵向筋脉纹,味淡。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系列
一文带你走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阿胶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枸杞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决明子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大黄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人参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了解更多神农本草经药物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