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蛤壳 > 海蛤壳用法 > 正文 > 正文

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是一回事吗,哪个严重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1 10:52:24
北京专科酒渣鼻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310/8733703.html
由于目前物质水平的提高及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城市一族经常面临着饮食习惯不科学(如不吃早餐、胆固醇摄入过多),生活习惯不健康(熬夜、吸烟、酗酒等)等问题,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大大增加。很多人在平时体检做超声时会偶然发现息肉或结石,也有人是在饮酒或油腻饮食后出现右侧腹痛才觉察出来的。这时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胆囊息肉是一回事吗?·胆囊息肉或结石严重么?·会不会变成癌?·这种情况到底需不需要手术?·如果手术的话能不能保留胆囊?·如果切除了胆囊会有什么影响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些问题:1.胆囊息肉、胆囊结石是一回事吗?胆囊息肉跟胆结石的临床症状都是差不多的,以上腹痛为主:疼痛多不规律,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极少数患者表现为绞痛并向背部放射,易误诊为心绞痛。胆囊息肉是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而胆囊结石是指胆囊腔内的结石性病变。超声检查,胆囊息肉表现为突向胆囊腔与壁相连的中强回声,后方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囊结石表现为胆囊腔内的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从定义上来看,胆囊息肉其实是一种影像描述,泛指胆囊内生长出来的息肉样的病变。其中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疾病,但是1.0cm以上的息肉则具有癌变的风险。换句话说,无论是单发还是多发,如果超声报告提示胆囊息肉小于1.0cm的话,其恶变的几率非常非常之低,基本上可以放宽心情,不必焦虑担忧。而对于大于1.0cm的病灶,则需要提高警惕,尽快决定下一步的治疗,以避免贻误病情。胆囊结石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总体来说,结石本身并没有特别致命的危险,但是通常结石可能会引起胆囊炎、胆管炎、甚至相当危险的胰腺炎。而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正是孕育肿瘤的温床,因此对于结石我们也需要足够重视,定期复查,并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治疗。2.胆囊息肉和结石会不会变成癌?要注意,胆囊息肉的概念本身也包括了一些早期癌变的病灶。其中肿瘤性息肉(主要为腺瘤)是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当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0cm时,癌变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大于2.0cm时,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在非肿瘤性息肉中,胆囊腺肌症被视为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为3%~10%。50%~70%的胆囊癌会合并胆囊结石,但是在胆石症患者中仅有1.5%~6.3%会出现胆囊癌,有研究显示胆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病率为无结石患者高7倍。另外结石越大,发生胆囊癌的风险也越大,结石直径大于3.0cm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要比1.0cm以下者高出10倍。3.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胆囊结石:●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建议进行每3~6个月的定期观察或者微创保胆取石,没必要切胆;●对于老年患者,考虑到年纪进一步增加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因此可以考虑进行预防性的手术切除;●针对具有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直径大于2cm等胆囊癌高危因素的患者,无论是否存在症状均可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引起临床症状,影响工作、生活,或者既往出现过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发作的患者,建议行手术取石。●胆囊丧失功能,瓷化胆囊的患者,应行手术切除。对于胆囊息肉:●对于多发、小于0.6cm、有蒂的息肉,如果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可以考虑手术取息或每6~12个月定期复查。●对于单发,小于0.6cm息肉,也可每3~6个月定期复查,若息肉有增大趋势,或引起临床症状,也可以考虑手术。●息肉大于1.0cm,或者引起明显症状影响工作生活,可选择进行手术治疗。●伴有宽基底、年龄大于50岁、合并胆囊结石、病变快速增大等胆囊癌特征因素的患者,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治疗。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为您推荐--

肾结石秘方,不动手术,一吃就好,转发功德无量!须知:结石断根秘方公开,中药一味排结石有奇效,比医院省钱多76岁的王姥姥结石18年,1个偏方7天见效,从此没有复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yf/1126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蛤壳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