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蛤壳 > 海蛤壳用法 > 正文 > 正文

大梅说节气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2/11 14:18:58

最具南昌味道民俗公号带您走进民俗大街小巷

民俗民风丨民俗保护丨民俗传承

为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的二十四个节气文化,让节气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江西都市广播与大梅联合推出《大梅说节气》都市广播特别节目,重新刷新你对节气文化的认识!江西都市广播,功能介绍唯一覆盖全省的都市电台,向快乐出发!

节气是什么?

中国民俗二十四节气你都知道吗?

江西都市广播

联合

大梅

共同推出

《大梅说节气》

重新刷新你对节气的认识!

今日分享——寒露

天已凉,寒露到

当太阳到达黄经度时,即阳历的10月8日左右。此时,在地球北半球人眼里,太阳又向南移动了一大步。太阳给北半球的能量更加少了,北半球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这个时空节点,中国的先哲命名为寒露,以表明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对中国这个纬度高低皆具,横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等众多气候带的大陆而言,节气只对长江、黄河流域有清晰的指示作用。如寒露时节,南岭地区才刚刚进入秋季,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了。

这一时节,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在长江沿岸地区,最低气温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寒露时节南北方的差异

寒露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才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对天气敏感的人意识到,自寒露开始,中国北方的冷空气取得了强势地位,大部分地区处在冷高压的控制之下,雷暴已经消失,如果还有雷声,那也是最后的雷声了,“雨季不再来”。

至于海南、西南地区仍有秋雨连绵,江淮、江南一带偶有阴雨,但对中国人来说,那都是“局部地区”的事了。

冷空气侵入后引起显著降温,会使水稻减产,这一低温冷害现象多发生在“寒露”节气,故名寒露风(又叫社风)。在南方地区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

寒露三候

寒露的物候是,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在这三候中,鸿雁再度出现,后至者为宾,与白露期间的鸿雁南飞相比,此时相隔一个月之久,说明这是最后一批鸿雁了。鸿雁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中出现最多的物候,古人此时仍细心地留意鸿雁是否南来为宾,自己或前行者愿意尽地主之谊。

至于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这是飞物化为潜物。阳气十足的雀化为蛤,说明天地间的阴气重了。而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菊有黄华,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物候在说明天地间的阴盛阳衰。而如果物候不应,最后一批大雁不飞来,那就说明民众有不驯服者;如果雀鸟不掉入海中变蛤蜊,那就说明季节会错乱;如果秋菊不开花,那就说明阴气不够,土地不能耕种。

寒露时,重阳到

10月上旬的寒露节气在中国人的经验里更多地与外出活动有关,登高、观光,等等,尤其登高几乎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寒露时节中,有一个节日,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九九重阳相逢在这样的意义上既是大吉又是大不吉,所以重阳节的风俗都是出于一个目的:避恶禳灾,如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则记载了重阳节的传说。东汉汝南的桓景,跟随道家高人费长房游学。有一天,费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日,你家有灾。让你的家人赶紧做些茱萸绛囊,绑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可除此祸。”桓景就带着全家人避祸山中,后来回家,发现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死了。

从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王维有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寒露时分赏秋菊

寒露时节“有黄华”的菊花也成为中国人重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yf/11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蛤壳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