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节
气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寒露介绍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日期是每年公历10月7或8或9日。
寒露的到来意味着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气候由凉爽逐渐转入寒冷下雪,对秋收十分有利。寒露时节,古时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等习俗。
寒露习俗
1.吃螃蟹
如今流行中秋吃蟹,其实寒露才是最肥美的时候。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最佳季节。
2.秋钓边
在江南,寒露前后有“秋钓边”的习俗。气温下降,鱼儿游往水温高的浅水处,有太阳的正午,浅处垂钓,自在逍遥。
3.吃芝麻
在北方一些地方,讲究“寒露吃芝麻”。芝麻有补肝肾,润肠燥的功效。陶弘景说,八谷之中,惟此为良。
4.观红叶
寒露时节登高望远,白云缥缈,漫山红叶。最适合观看红叶的地方是黄河以北地区。北京人登高习俗尤盛,城里的景山,往西奔香山、八大处、妙峰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5.正秋茶
每年寒露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的茶叶,被称为“正秋茶”。“老茶枪”们会说寒露茶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食涩味苦,有独特的甘酡清香。
6.酿制菊花酒
人们喜在寒露时节酿制菊花酒,这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故谓之菊花酒。”
寒露三侯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养生
1.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
“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
2.秋冬雾,杀人刀
需要留意的是,寒露时节,除了降温,又逢大雾天气,老话说:“秋冬雾,杀人刀”。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3.秋高气爽,养生正当时
饮食养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寒露诗词欣赏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玉蝴蝶》
北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败荷鹡鸰图》
明·唐寅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天气转凉,孩子们免疫力较低,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及时为孩子添衣保暖,谨防感冒。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掌心握有爱的温度,不惧怕秋的寒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