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另一难点是文蛤为何物?有云是海蛤之有文理者,有云是五倍子炼过者,名百药煎。持前一看法者为多数。此外,柯韵伯认为文蛤散“此等轻剂,恐难散湿热之重邪“,而认为应当移《金匮要略》中文蛤汤于此。文蛤汤由文蛤、麻黄、甘草、生姜、石膏、杏仁、大枣组成,散寒清热除湿,于此证颇合病机,柯氏之论于理不谬,然是否合乎条文原义仍不可知。故录于此,备参考。
正是由于条文与方药均存在疑问,故本条中有关文蛤散方证部分很难得出一定符合原义的解释来。
至于“若不差者,与五苓散”,我们大体能知道的就是此方能解散表邪而利湿,寒湿得除,则热自然透发。但因“意欲饮水,反不(少)渴者”究为何意无法确切知道,故对五苓散证的进一步细化认识帮助不大。
再说寒实结胸,宋本处方用“三物小陷胸汤”,并说“白散亦可服”,康平本“白散亦可服”五字则为嵌注,两种本子所载之方均为白散,不过康平本值得注意的是白散的书写是一行十三字,即低两格书写,而其他的处方均一行十四字,即低一格书写。这样的书写体例或许与“白散亦可服”五字为嵌注有关。
在《金匮玉函经》与《千金翼方》中,寒实结胸的处方是三物小白散,而无“陷胸汤”三字。从医理上讲,应以《金匮玉函经》与《千金翼方》为是,因白散为攻逐寒痰水饮之剂。
识别下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yf/7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