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海水的富营养化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能够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中以腰鞭毛虫种类数最多,而其中大多数种类被认为是营混合营养方式的。混养腰鞭毛虫(MTDs)已知能够摄食包括光养和异养细菌、微微型真核生物、隐藻、定鞭藻、绿藻、硅藻和纤毛虫等多种浮游生物,并且能够被多种异养浮游生物所摄食。研究海洋浮游纤毛虫的重要类群砂壳纤毛虫对混养腰鞭毛虫的下行控制,对于深入理解海洋微生物食物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赤潮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科学学院杨金鹏老师与德国阿尔弗雷德瓦格纳海洋与极地研究所合作,以赤潮生物混养腰鞭毛虫Scrippsiellatrochoidea和Heterocapsatriquetr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海洋砂壳纤毛虫Favellaehrenbergii在不同食物条件下对混养腰鞭毛虫的摄食响应及下行控制,揭示了摄食者在混合食物条件下更好的生长响应,并且会出现摄食选择性的改变。本研究结果为理解砂壳纤毛虫在赤潮形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评估其在赤潮防控中的潜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述成果发表在《MarinePollutionBulletin》上(JPYang*,MGJL?der,YJiang**,KHWiltshire,.Aretintinnidspickygrazers:Feedingexperimentsonamixtureofmixotrophicdinoflagellatesandimplicationsforredtidedynamics.MarinePollutionBulletin,,)。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为海洋科学学院杨金鹏老师,共同通讯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姜勇副教授。上述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的联合资助。
图:砂壳纤毛虫Favellaehrenbergii
摄食混养腰鞭毛虫(MTDs)的生长和摄食响应
推荐阅读:
海院科研动态(16)
悬浮物研究方法和东海悬浮物分布与交换研究取得新进展
海院科研动态(15)
石墨烯系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取得新进展
海院科研动态(14)
大洋俯冲起始的岩石记录及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幔域不均一性研究取得进展
来源:海洋科学学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yf/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