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
砂锅粥走出潮汕
开始在北京爆红
大米在砂锅中现煮
辅以海鲜、河鲜或野味等配料
滋味鲜美,亦粥亦菜
受到了百姓的青睐
成为首都各大商圈的标配
形成一个片区有少则两三家、多则十数家的盛况
五道口一带更是聚集了23家砂锅粥店
“排队喝粥”的现象已成为常态
……
砂锅粥在北京多为“单品+N”的模式
以粥为主打
另添加粤式小点、炖汤、主食、菜品
种类丰富、出品迅速
接下来小微就带大家去北京
探访一家名叫“潮本味”的砂锅粥店……
北京“潮本味”砂锅粥店的主理人赵磊是粤菜大厨出身,自创业起一直经营粥店,见证了北京粥品市场的风云变迁,目前旗下三个品牌“粥立方”、“甲乙饼”、“潮本味”共有近30家分店。年,他杀入潮汕砂锅粥市场,短时间内便连开3家分店,平米的营业面积,日流水高达3万元。
在潮本味,中午前来消费的大多是白领,而晚上则以家庭为主。但无论哪个餐点,吃饭等位30分钟以上都是常态。
“潮本味”的布局很有趣,出菜口设在大厅内,且紧邻大门。据赵磊介绍,如此设置的优势有两点:第一,节省走菜时间;第二,从这里传出的菜品香气也能吸引到不少路人。
1
砂锅粥:遵循古法四点改良
将潮汕砂锅粥带入北京,怎样得到本地食客认可,符合北方口味?赵磊在遵循传统做法“猛火催浆”的基础上,进行了四点改良。
一斤二两米出锅剩六两
潮汕砂锅粥的美味之处在于其漂浮着的那层米浆,要滑润适口,浓稠到能“挂壁”。
在大米的选择上,赵磊先后试用过七八种——泰国香米的米香味很重,但米浆的浓度却不够;糙米能熬出浓稠米浆,但煮制时间过长;而糯米更适合甜粥,与砂锅粥的咸味格格不入……经过反复试制,赵磊选定了产自东北的五常大米,其米粒饱满、色泽洁白,越熬越出浆。
小微卖关子:
为加快成熟速度,熬出口感浓稠的白浆,对大米泡制的时间有什么要求?
为让米粒迅速绽开、成熟,使粥的口感更滑,一般可在米里拌入什么东东?
熬粥时米要多放,一般每锅粥(供3-4人食用)要放入一斤二两大米,但出锅时,大米却变成了六两。一锅大米需添多少汤?为何米会越熬越少?
以上问题的答案都在年8月《中国大厨》里哦!
三类辅料三种汤
在潮汕的传统做法中,熬粥添的不是水而是汤。当地的粥店一般只放两种汤:鸡汤和葱姜水。前者多用于熬海鲜粥,而对于牛蛙、鳝鱼等腥味略重的食材,则加葱姜水熬制。
潮本味目前共有13种粥品,赵磊将其进行细分,根据辅料的不同,分别用三种汤煮制:海鲜粥用鸡汤,大骨粥、牛肉粥加骨汤,而养生珍菌粥、皮蛋瘦肉粥、紫菜时蔬粥则以素汤熬制而成。
素汤
小微卖关子:
想获取“素汤”的详细制作流程吗?年8月《中国大厨》第43页有详细介绍哦!
调味只放三种料
潮汕人极重视砂锅粥的调味:那里每一个粥店的炉头旁,都要摆着大大小小十几个缸,里面盛放着沙茶酱、芝麻酱、蚝油、鱼露等调料,以及冬菜碎、老菜脯粒、姜丝、葱花、香菜等各类小料,几乎逢“粥”必放。但在潮本味,炉头旁却只有孤单的三种料:盐、鸡粉、鱼露,这差异也太大了!
小微卖关子:
为何在“潮本味”调味只放三种料呢?想听一听其创始人赵磊是如何“解释”的吗?那就赶紧订购年8月《中国大厨》吧!
中午小锅热卖
晚上大煲畅销
潮本味做的是商场生意,其核心客群在25-45岁,这一类人群的消费习惯,是喜欢每样都来一点。但传统的潮汕砂锅粥却是以“大煲”著称,其份量较多,通常需三四个人才吃得完,而且几乎一煲粥便售价过百元,这就预定了其消费人数,十分受限。潮本味针对这一痛点进行优化,将砂锅粥做成两个版本:既保留原本的“大煲”,又新推出单人份,且荤素、海陆皆有,充分满足不同客群的具体需求。
小微卖关子:
砂锅粥需要现熬才美味,但白领们中午休息时间却十分有限,如何平衡这个矛盾点?单人份的粥品是在小砂锅中熬制吗?想获取以上问题的答案,可千万不要错过即将上市的年8月《中国大厨》!
1
|花蟹海虾干贝粥|
▼
制作流程:
1、干贝洗净,入清水浸泡7分钟,泡去多余盐分,捞起沥干装入碗中,添清水没过表面,加适量料酒、葱、姜,入蒸箱大火蒸20分钟,取出沥干备用。
2、小花蟹刷洗干净,去壳后从中一斩为二;明虾剪掉须、爪以及头部的尖,横向片开为二,去掉虾线。
3、锅入泡透的大米,添鸡汤后开大火煮至沸腾,期间需不断顺同一方向搅拌,避免米粒沉底、粘锅。
4、转小火熬15分钟。
5、接着熬5分钟,待米粒爆开,下入干贝(撕成细丝)熬3分钟,倒入小花蟹、明虾煮1分钟,待将虾油熬出、粥色变红,加鱼露、盐、鸡粉搅匀,撒芹菜碎即可走菜。
小微卖关子:
制作海鲜类的砂锅粥时,下料的先后顺序是有讲究的,哪种料要先放才能出味?哪种料要最后放才不会煮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zy/1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