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蛤壳 > 海蛤壳注意 > 正文 > 正文

裴永清教授肺热咳喘方学用体会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21 13:08:58

裴永清教授肺热咳喘方学用体会

作者/代晓红

裴永清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医院专家。余有幸跟师学习,侍诊左右,师常言中医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师其法不泥方”且以其数十年临证经验肺热咳喘方示教,使吾深受启发,今以医案阐述之,虽不能尽言师之全意,愿能助同道晓其理。医案:高某,女,59岁,年10月25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喘2年加重1月。该患者2年来反复咳喘,每于气候变化则病情复发加重,近1月因进食海鲜,复感寒后病情复发加重,咳喘,时喉中有喘鸣声,咽痒,咳吐黄白相兼痰,夜喘甚,动则气喘加重。曾于中国医大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现口服甲氧那明胶囊,吸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50ug/ug日一次,但仍频发不解,今求中医治疗。家族母亲有咳喘病史。刻诊:咳喘,咳吐黄白痰,咽痒,呼吸气粗,喘促不宁,喉中喘呜,夜喘呜甚,时不能平卧,伴胸闷气短,动则甚,睡眠欠安,纳谷欠馨,大便略干结,小便黄。形体肥胖,舌质红,苔中根黄微腻。脉沉弦而滑。辨证:素体肥胖、痰湿偏盛,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复感外邪,从其类化,入里化热,致痰热壅肺,肺失宣降而致咳喘。治则清热化痰、肃肺平喘。方药:肺热咳喘方;鱼腥草30g,芦根30g,桃仁10g,生薏苡仁30g,冬瓜仁30g,桑白皮10g,黄芩10g,瓜蒌皮20g,桑叶10g,杏仁10g,桔梗10g,僵蚕10g,地龙15g,蝉蜕15g,当归20g,熟地20g。7剂,水煎服,日三次口服,忌辛辣醇酒、肥甘厚味,调情志、避风寒。年11月1日二诊,服药后效极佳,当日即停吸舒利迭,以及口服西药,咳喘明显减轻,自诉活动略气短,原方改黄芩12g,杏仁15g,再进10剂。年11月10日三诊,告之已无咳喘发作,原方继服5剂。后电话回访至今未复发。愈。医话:肺热咳喘方是裴永清教授从医50余载的经验方。方药组成为:鱼腥草、冬瓜仁、生薏苡仁、芦根、桃仁、杏仁、桔梗、桑叶、瓜蒌、桑白皮。源于医圣张仲景的苇茎汤(附方《千金》苇茎汤)合《温病条辨》桑菊饮加减而成。同时吸取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印会河教授《印会河新编中医内科新论》中对鱼腥草治疗肺热咳喘的经验。此方的临证病机为痰热壅阻肺气,肺失清肃致咳喘。取名肺热咳喘方,肺为定位,热为定性,咳喘是病证,故名肺热咳喘方,使见其方则明其用。临床用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哮喘等属于肺热或痰热者,老少皆效。而且师常言“此方好,无毒,口感好,易口服,价格低,能充分体现中医简、便、廉、验”。但本方在应用时应随证化载,体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今介绍如下:1、伴发热、咳黄痰者,加生石膏,既退热又治黄痰。2、外感风寒未全入肺,尚有表证,如喷嚏等加炒苍耳子、辛荑。3、痰多者加川贝、浙贝。4、顽痰老痰,咯痰难出且粘稠者加海蛤壳、海浮石。5、伴咳血,量少者合黛蛤散,量多者加藕节、白茅根、白芨。6、大便干结加生大黄。7、咳绿痰(绿脓杆菌、厌氧菌)加金荞麦。吾在临床应用时如伴喘促不宁,喉中哮鸣有声者,加僵蚕、地龙或蝉蜕,以从风论治;如夜咳喘甚者,常加当归、熟地以金水相生,常收显效。作者简介:代晓红,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解释权属于作者,所涉及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全国临床应用经方时方征文活动

投稿/联络:hongyishuyuan

qq.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zy/7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蛤壳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