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蛤壳 > 海蛤壳性味 > 正文 > 正文

这个方子有缓解重度口渴,饮水不解渴的作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31 10:50:06
北京看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

特别说明,文中方药仅供中医医师交流研究用,请勿自行使用。

经考古人员考证,汉代中药半斤为八两,一两为15.克,1方寸匕=2.74克,杏仁50枚15克,我们实际运用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缓急轻重,按一两=3~16克进行换算。水一升为毫升,一合为20毫升。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药了,至少有了两千年以上的天然药物入药史,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本经是这样描述它的:“味咸,平,无毒”。它生于东海,表面有纹,在经方中主要的作用是治疗“渴欲饮水不止者”,在经方之外则有软坚、化痰、治疗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清热的作用。

药架上很难见到它,但是吃货们对它却很熟悉,它就是文蛤,别名海蛤。

文蛤

文蛤,为帘蛤科动物文蛤的贝壳,生于东海浅海泥沙中,一般4-10月采集,去肉,晒干,洗净,晒干即成,市面上不难找到。

有学者例如清代《医宗金鉴》的作者吴谦,认为文蛤是“五倍子”。认为五倍子是江苏人所说的“文蛤”,它用五倍子来生津止渴,屡试屡效。有医家用五倍子克,龙骨62克,云苓克制成玉锁丹(每丸10克左右),治疗糖尿病之大渴,有效。但是,这只能说明在药架上没有文蛤的时候,可以用五倍子稍稍代之,并不能说明五倍子就是文蛤。因为五倍子首次出现,是在唐代的《开宝本草》中,仲景时代,五倍子尚未入药也。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匮要略》中对文蛤的记载,第一次它出现在“消渴小便不利琳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中: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散方:文蛤四两(宋本)杵为散,取一方寸匕(2.74克)左右,倒入毫升的温水中服用。

口渴难忍

此方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益水行水,除湿利尿之功。

当然,单用文蛤散力量弱了一些,在严重的情况下,一般须用到文蛤汤加减。但是在使用文蛤汤时也需要取舍着用。

金匮呕吐哕下利脉证治第十七中是这样描述文蛤汤的: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汤方:文蛤五两麻黄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石膏五两杏仁五十枚大枣十二枚

以上七味药,用水1毫升,熬到毫升,每次温服毫升,汗出即愈。

使用这个方子,必须要注意“兼主微风脉紧,头痛”的描述,这提示了寒邪外束皮肤腠理,患者肌肤有郁热的情况,所以才会用到大剂量的麻黄以发汗解表;麻黄,杏仁宣通水道,让体内津液代谢恢复正常运行;石膏清解郁热;大枣,生姜合用以守护胃气,守护气津,同时防止石膏过于寒凉而伤胃气;大剂量甘草以生胃津。

其中最妙的就是文蛤,江部洋一郎先生对于文蛤的论述值得一看,他认为当人体体内代谢失调时,机体往往不能将口渴后摄入的“水”,转换为人体的“津液”,由于此“水”,不能为人体所用,所以人就会猛喝水依然感觉“渴”。而文蛤就有着将人体外部的水,转换为人体内部的“津液”的作用。中医也把这种作用叫“滋阴”。

文蛤

当然,在没有风寒束表的情况下,就不必重用麻黄,杏仁了,减少其量,保存其宣肺通调水道的能力即可。麻黄可以减少到5-10克,杏仁可以减少到10-15克,其他药物剂量亦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而辩证加减。

在治疗肾气有虚的口渴患者时,可以将麻黄减少到3-5克,再加上山药20克,阴虚甚者加山茱萸15克,龟板30克,熟地20克,伴有阳虚者可加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石膏的用量依患者的口渴和胃热程度而定。

由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xw/10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蛤壳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