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蛤壳 > 海蛤壳性状 > 正文 > 正文

丝路卧游记被注视着的苏巴什佛寺的一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 12:42:49
国内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4325801.html

在这条浩浩荡荡绵延万里的丝路上

有一座经年来屹立不倒的古寺

盘桓在中西方交叉的咽喉要道上

无人知晓在这腐朽斑驳的墙体下

掩藏的是一段极盛大辉煌的岁月

然而风倾云动世事难料

几多兴衰纷纷扬扬跌跌荡荡

最终不过抖落废墟上

今日丝酱就带领大家从大漠腹地出发

以苏巴什佛寺的视角

看千年来王朝更迭品数几载帝王春秋

苏巴什佛寺

苏巴什佛寺始建于魏晋时期,中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曾在此开坛讲经。此寺至隋唐达到繁盛,僧侣曾多达万人,香火甚盛,唐玄奘西去天竺取经路经此地,亦驻留两个多月。

7世纪中叶(公元年),唐朝“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云集,该寺佛事兴隆,晨钟暮鼓,幡火不绝,直至9世纪被战火摧毁。14世纪,伊斯兰教进入塔里木盆地后,此寺彻底废弃。该佛寺遗址在历史上曾先后被称作雀离大寺、雀梨大寺、昭怙厘大寺等,现称苏巴什佛寺遗址,俗称苏巴什古城。

苏巴什佛寺遗址图源网络

我在这风里,已经静默了千年。

我见过这茫茫戈壁上,晨昏交接时的日升月落,昼夜变换时的斗转星移,见过香烟袅袅,关外重山;见过寒月鸣沙,边境苦寒。

现在的我,衰老成一抔碎裂的黄土。

今天的残存的苏巴什佛寺遗迹

但是闭上眼,却仿佛能穿越历史的云烟——时代的兴衰荣辱,王朝的交迭更替,丝绸古道上的悠扬驼铃,昔日商贾云集的繁华盛景都一一在眼前旋转闪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群雄割据、部族混战,人民流离失所,而龟兹却正是国家强盛、百姓和乐、佛教文化灿烂辉煌的鼎盛阶段。我生于斯、长于斯,常常沉醉于这片神奇的土地,在这个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古老国度里,在这个璀灿依旧的大漠绿洲上,养育出无数像我一样扑逆迷离、神彩飘逸的佛像。

波斯印度,希腊罗马,汉唐中原文明在这里交汇;阿尔泰,汉藏,印欧三大语系在这里碰撞。她的神秘厚重,超越历史;她的古典优雅,穿透时空。

消失在历史中的神秘佛教圣地古龟兹

正所谓“大漠古邑有龟兹,半是兹云半是诗,妙相庄严千佛洞,便是当年全盛时。”

这片曾佛光弥漫的土地上,处处可见千年前繁衍生机的“佛事”所留下的印记。飘荡在某一空间的魂灵被那悠长的祷告声拽回,双膝长跪的虔诚信徒们被那深邃奥秘的佛法感动。

古佛教文化龟兹石窟壁画艺术

公元年,我迎来一位苍白清俊的青年,他年纪轻轻,却有着有之不相符的沉稳冷静,终日与枯灯古佛做伴,潜心禅悟,布道授经,短短几年,人们开始已经大批量地接受大乘佛法。

我也顺势成为西域最大的寺庙——雀离大寺,在阿羯田的半山上,我高高伫立,看着众多百姓进进出出,虔诚地许下一个个朴实美好的心愿,一时之间游人来来往往,香火络绎不绝。

我新添了许多寺院、禅房、佛塔,规模逐渐扩大,人们开始将我分为西大寺和东大寺。这些尖尖的寺庙笼覆盖在一起,仿佛是一片绵延的佛海。

苏巴什古城遗址:中原王朝经略西域见证

然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个年轻人,我悄悄地看着他,看他眉宇挺阔,舌灿莲花,看他年少成名,惊才艳艳。

时间无言,沉默见证了一位天才少年的蜕变。

每逢大型法事,各国前来聆听佛法的国王为了表达无限的敬意,都亲自跪在地上,让他踩着膝盖登上法座。

我的名声从西域传到了中原。

鸠摩罗什讲学

世间纷纷扰扰,转瞬又是百年。我见过天山下成群的商队结伴而过,夜里剐马,腌星下酒,大风吹过,有阵阵带着驼铃声的香料悠悠飘散;见过草地上打着旋赶马奔跑过的侠客,牛皮高靴,拔刀奇快,帽檐下掩藏的是狡黠的微笑,他们带着自己的使命奔赴遥远的中原。

但我更动容的是是无数平凡又渺小的僧侣,带着自己最卑微的祈求和心愿,带着对信仰的虔诚和敬意,带着对来世崇高和期盼,前来这里听书研学,供奉香火,闭上眼睛,似乎就又能听到万千僧侣朗声诵经的宏伟场面。

丝绸之路重镇上的佛教胜地苏巴什佛寺遗址

我见过了无数的人,听过了无数的故事,时间在瞳孔里盘踞出层层叠叠的古树根。

四百年后的大唐盛世,西天取经的玄奘途经此地,大为惊叹,并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描述道,“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佛像装饰,殆越人工。”

他被如此恢宏的佛门之地吸引了,亦驻留在佛寺中一边学习一边讲经,长达两个多月。

图片来源电影《大唐玄奘》

或许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就早已安排好的,两代高僧,循着佛法,隔着时空在我这里交汇相遇。思维的火花碰撞融合,沿着王朝的轨迹向后世蔓延,卷浩繁的经文在我的周转下化作精湛的汉语传向辽阔的中原。

我早该想到,历史的厚重在于它的曲折迂旋,辉煌极至的背后往往预示着颓废萎靡的降临。

但我没想到这一天来的那么快。

苏巴什佛寺的没落与消亡

公元10世纪未,回鹘的喀喇汗王朝改宗伊斯兰教,对西域诸佛国发起了旷日持久的“圣战”,公元14世纪,察合台汗秃黑鲁帖木儿以真主的名义对龟兹的佛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对佛教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

我无言。

只能亲眼看着往日一厢厢香火缭绕的寺院庙宇被系数拆毁,火光缭绕,杀声震天;一座座端庄肃穆的佛像被暴力破坏,经典文献被焚烧殆尽,无数前人呕心沥血写下的文字思想在熊熊火光中灰飞烟灭;一批批忠诚的佛教徒被屠杀追赶,浮尸百万,血流漂杵。

战火纷争连绵不断

这幕文化屈服于强权的大剧,最终迫使了早就奄奄一息的我逐渐湮没、黯淡、直到最后终于退出历史的舞台。千年前的龟兹古国早已消失不见,千年前的佛教文化早已损耗殆尽,雀离大寺所有的佛教建筑在多年的阳光下纷纷瓦解,大片的碎石和泥土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一如千年前的我,残年时读懂了所有深邃文字,依稀明白了岁月不过是一梦如是。

只余残垣断壁,在呜咽的狂风中诉说着漫漫黄沙中不为人道的往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魏朝(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也就是说波斯是伊朗的古名。历史上在西亚、中亚、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萨法维帝国等,波斯人则从萨珊王朝(波斯第三帝国)时期起开始称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国家为埃兰沙赫尔,意为"雅利安人的帝国"。

阿尔泰语系(Altaiclanguages),别译阿勒泰语系,取名自西西伯利亚平原以南的阿尔泰山脉,最先由芬兰学者马蒂亚斯·卡斯特伦提出,包含了60多种语言,主要分布于中亚及其临近地区。现在分为突厥语系、蒙古语系和通古斯语系。

出自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易中天的《龟兹歌》。古龟兹国,即今日库车县,又称丘兹,邱兹,曲先,屈支等。古代居民属印欧种,回鹘人到来后,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最盛时辖相当于今天的轮台,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6县市。首都延城,唐称伊逻卢城,即今新库车县城西郊皮朗古城。

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一所收《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记》可以窥见概略情况:“拘夷国(即龟兹),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之佛形象,与寺无异。有寺名达慕蓝,百七十僧;北山寺名致隶蓝,六十僧,剑慕王新蓝,五十僧——阿丽蓝,百八十比丘尼,轮若蓝,五十比丘尼,阿丽跋蓝,三十尼道。右三寺比丘尼统依舌弥受法戒。”

鸠摩罗什(Kumārajīva,-农历4月13),一译"鸠摩罗什(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祖籍天竺,混血,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家世显赫,其祖上为名门。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阿羯田山是天山山脉的一列分支,位于龟兹以北约九十里,其山坡是龟兹地区最重要的夏季牧场之一,尤其是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进入六七月份天气仍然凉爽,历代龟兹的统治者夏日常到此避暑。

苏巴什佛寺遗址分东、西二寺,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新疆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东寺有佛殿、佛塔、佛像;西寺的佛殿规模宏大,方形土塔保存完好;北部有17个禅窟,造型奇特,禅窟内残存部分壁画和石刻古龟兹文字题记。

罗什传(《梁高僧传卷二)中于此九寺之外,尚记有一大伽蓝,即雀梨大寺是也,传谓:什在胎时,其母慧解倍常,闻雀梨大寺名德既多,又有得道之僧,即与王族贵女德行诸尼,弥日设供,请斋听法。

《大唐西域记》对昭怙厘二伽蓝的记载是:僧徒清肃,诚为勤励。东昭怙厘佛堂中有玉石,面广二尺余,色带黄白,状如海蛤。其上有佛足履之迹,长尺有八寸,广余六寸矣。或有斋日,照烛光明。

回鹘(拼音:huíhú;维吾尔文:Uyghur),是中国少数民族部落,其先祖为匈奴。回鹘是维吾尔族祖先,由回纥改名而来。回纥一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其后统一铁勒诸部,回纥逐渐成为铁勒诸部的统称。

喀喇汗王朝是由漠北回鹘西迁到葱岭以西的一支,再联合当时在这一带地区活动的其他民族和部落联盟,如样磨、葛逻禄等创建的一个地方政权,一译"黑汗王朝"。王朝建立之初并非伊斯兰国家,与突厥汗国、回鹘汗国等游牧汗国类似,他们最初是萨满教教徒与拜火教教徒,也有一些摩尼教徒与佛教徒。第一位改宗伊斯兰教的大汗是第三任大汗萨图克·博格拉汗。

喀喇汗王朝的乌兹干统治者阿尔斯兰伊利克(狮子王)纳赛尔(阿尔斯兰汗阿里之子)于年联合今阿富汗境内的另一突厥王朝——加兹尼王朝(~)的君主马赫穆德共灭萨曼王朝,俘虏皇帝马利克二世,从此喀喇汗王朝据有阿姆河以北中亚地区。此外,他也以圣战为名,得到了西亚穆斯林的大力支援。开始对东方的于阗王国发起了圣战(喀喇汗于阗战争)。

东察合台汗国基本属于新疆境内,到著名的秃黑鲁帖木儿才开始推行回教,时间大约是年,这已经是十四世纪中期,据说秃黑鲁帖木儿是在阿克苏遇到了著名的回教长老谢赫哲马鲁丁,鉴于西部汗国接连内乱,才一致决定出兵中亚,统一察合台汗国。终于,回教在新疆完成逆袭,基本完成了回教化过程。

在历史长河中流淌千年的龟兹文化在这场浩劫中被摧毁殆尽。最后在公元年,也就是乾隆年间被划入大清版图,定名为库车。

参考文献

[1]李澜.有关雀离佛寺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孟凡人.库车的苏巴什佛寺遗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xz/1031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蛤壳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