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绿色疗法。
消渴自古以来都是一种常见病,在没有胰岛素,也没有各种口服降糖药的古代,人们仅凭着中医中药治疗,也有许多成功治愈的病例。相传清代的慈禧太后晚年就曾罹患消渴,病势缠绵,久治不效,于是便诏告天下,寻求名方。江南儒医白鹤子前来拆榜入宫,应用两千多年前治好汉武帝消渴病的御方为慈禧精心调治,最后果然获得良效。于是该方被记载在清宫医案中,凡是皇亲国戚高官贵族患消渴病者,就可以拿来应用。具体方药是这样的:巴戟天、紫河车、大蛤蚧、大海马、海龙、甘杞、金钱板、鹿茸、熟地、粉光蔘、晋芪、当归、覆盆子、女贞子、锁阳、黄精、起阳草、飞鼠胰脏。从药味组成来看,是一派补肾之品,相信汉武帝与慈禧太后都应属肾虚之证,这样药证一致,才会获效,倘或用该方治疗肺胃热盛的消渴,恐怕只会越治越重。
用中医治好消渴病的还有民国学者胡适之博士。当年胡适之身患消渴,病久不愈,并逐渐出现蛋白尿、血尿的并发症,西医已宣告不治,无奈之下,听从朋友的建议,请当时名中医陆仲安诊治。陆大夫经过辨证,处方以大量黄芪为主,配以云苓、泽泻、木瓜、西党、酒芩、法夏、杭芍、炒于术、山萸肉、参七、甘草、生姜,前后治疗三个月,竟告痊愈。这使得不信中医的胡适之从此对中医另眼相看,而陆仲安大夫也因此名声大噪,一时间传为佳话。我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也有用中药治疗消渴病的经验。谢老患有糖尿病,因得一良方而愈,他曾赋诗云:“文园病渴几经年,久旱求泉竟及泉,辟谷尝参都试过,一丸遇到不妨千。”谢老曾亲自为该诗写了一则注释,,描述了自己消渴病的治疗过程:“我病消渴有年,喝水多,小便也多,夜间睡醒,口干欲裂,要喝水……西医要我限制米麦,每顿只能二两左右,中医要我睡时含参片,可免口渴,但收效都不大,偶于叶天士手集秘方中得一方名玉泉散:白粉葛三钱,天花粉三钱,麦冬三钱,生地三钱,五味子三钱,甘草三钱,糯米三钱(医院中医大夫定的)。服之,病若失。谚云:吃药一千,遇药一丸,其然乎!”谢老推荐的玉泉散,如果是燥热津伤的消渴患者不妨一试。 纵观以上成功的病例,中医对消渴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不过治疗的理法方药却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或补肾填精,或益气健脾、或养阴生津,最终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知,消渴病的治疗绝不是一方一药即可解决所有,不能因为别人的治疗效果好,就不顾自身情况趋之若鹜,照方抓药,这样不仅效果不能保证,甚至反倒会伤害身体。和中医治疗所有疾病一样,消渴的治疗精髓在于辩证,寻找有经验的中医大夫,通过望闻问切,根据实际情况辨证论治才是获效的诀窍。
内三全体医护人员为您竭诚服务!
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yf/1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