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平。入心、肾二经。
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
黛蛤散治肝咳
《神农本草经》记载,海蛤壳主胸痛。
小指月手中拿着一种贝类的壳,叫文蛤壳,又叫海蛤壳,就像一把扇子,圆圆的,如果说牡蛎是大壳的话,那这海蛤壳就是小壳了。
学习过牡蛎,小指月对着海蛤壳,就没那么陌生,首先它生长在海底,味咸能软坚散结,所以对于体内各种赘生物如痰核瘰疬瘿瘤等,皆能软化之,其次它性寒可以清热,质重下降,所以能够堕火热下行,比如肝气郁结化火,用它来清肝肺下火,非常有效果。
有个妇人经常咳嗽,老爷爷没问她怎么咳,而是在摸完脉后是不是着急生气后加重,这妇人惊讶地点点头。
老爷爷说,这是肝咳,是肝火犯肺所致的咳嗽,应该清肝火降肺热,来治疗,同时要疏理肝中气机。
小指月说道,清肝降肺止咳的,最佳的是黛蛤散,就是青黛配合海蛤壳。
老爷爷说,还要加小柴胡汤。
小指月说,为什么呢?
老爷爷说,病人脉弦口苦咽干,胸肋还痛,证属少阳。
小指月点点头,原来爷爷,既抓病机,也抓脉势,用小柴胡汤调理其病机,用黛蛤散治其肝肺火亢的脉势。
于是老爷爷叫病人用小柴胡汤来冲服黛蛤散,吃了过后,胸肋痛消失,不再着急咳嗽。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学从众录》中记载,青黛三钱,海蛤粉三钱,二味专治疗咳嗽吐痰,鼻面发红,属于肝火犯肺者,一服即愈。
海蛤壳拾珍
《普济方》记载,陈通患水肿垂死,诸医不治,一妪令以大蒜十个,捣如泥,入海蛤粉,制成梧桐子大的丸,每次饭前服下二十多丸,药服尽后,小便排下数桶而愈。
指月按:《药性本草》记载,海蛤壳治水气浮肿,利小便。原来这海蛤壳跟海藻昆布一样,生于水中,不被水腐,能够利尿治水肿,配合大蒜,善于辛开肺表,这样肺主通调水道,以海蛤壳质重,下达膀胱,自然水津下注,小便畅通。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文源:罾事物语
转自岐伯有道本号所发布的图文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删。
黄药子(黄独)化痰消瘿-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2
海藻.昆布软坚散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1
胖大海清肺通肠-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0
桔梗升提气机-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9
前胡能代贝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8
竹茹(竹沥、天竺黄)-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7
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6)
川贝母与浙贝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5
猫爪草是瘰疬专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4
白前治烟呛咳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3
旋覆花除胸郁呃逆-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2
皂荚、皂角刺-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1
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0
白附子善去头面之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29
天南星善治风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28
半夏化痰散结-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27
穿山甲透脓排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26
斑蝥解狂犬之毒-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25
水蛭.虻虫皆为破瘀之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24
三棱.莪术乃消坚利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23
刘寄奴化瘀利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22
儿茶生肌敛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21
血竭敷一切恶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20
骨碎补补肾壮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9
苏木行血祛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8
自然铜接筋续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7)马钱子治顽固风湿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6
土鳖虫破瘀止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5月季花.凌霄花开闭解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4
王不留行.通乳通水通经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3)
鸡血藤补血通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2)
牛膝引气血下行-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1
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0
红花.桃仁活血化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
丹参化瘀滞死血(附:民间秘方三两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
夏天无祛风活血.枫香脂消肿生肌-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
五灵脂疗血瘀诸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
乳香.没药散一切气滞血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
姜黄乃肩臂痛之引药-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
郁金解郁破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
延胡索乃止痛妙品-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2
川芎治头痛止宫血-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1-4册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