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蛤壳 > 海蛤壳用法 > 正文 > 正文

国医大师邓铁涛毕生总结的62个经验方,默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9 15:56:15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拙居住于广东省开平市,拙喜欢研究国学易经及古中医,今天拙来聊下当地的一位中医大师邓铁涛先生,说到邓铁涛,估计还是有许多人不知,但说他就是在治疗“非典”中,创造“4个零”的中医大师,估计大家就有印象了。(0死亡,0感染,0转院,0后遗症)年出生于广东开平一个中医世家,因幼受熏陶,立志继承父业、悬壶济世。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年,获评新中国首批“国医大师”。年,与屠呦呦同获“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事后,邓老将所获奖金万元全部捐出,交给广州中医院作为重症肌无力和心血管病的研究经费。年1月,国医大师邓铁涛逝世,享年岁。邓老生前多次说:“我为中医而生”。他一生热爱中医,晚年高龄也不忘为中医药事业上下奔走。他把自己的个人经验用方、家传方、搜集的民间好方都记录下来,公之于众。下面是邓老总结的62个经验方,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学到这些宝贵经验,像邓老一样济世救人,精勤不倦▲邓铁涛先生岁生日照,他的生日愿望是:“希望中医走向世界……”邓老的62个经验方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加减〕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加减〕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主治〕慢性结肠炎。〔加减〕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六、治泄泻方〔组成〕新鲜番石榴叶30片(干品15~30克)〔功效〕消炎止泻。〔主治〕肠炎泄泻,细菌性痢疾。七、治肠套叠方〔组成〕旋覆花5克,代赭石15克(先煎),党参9克,炙甘草5克,生姜2片,大枣3枚,法夏9克。〔用法〕上药慢煎,服后半小时,继用下法。另外,用蜂蜜毫升,加开水毫升,待温度为37℃时,灌肠,与此同时,用梅花针扣击腹部肿块。〔功效〕降逆理肠,调畅气机。〔主治〕小儿肠套叠。八、治急性阑尾炎方〔组成〕生大黄15克(后下),蒲公英15克,冬瓜仁30克,桃仁12克,丹皮9克,皂角刺12克,芒硝6克(冲服)。〔功效〕清热泻下。〔主治〕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药物组成中去芒硝)。 针灸疗法:针刺阑尾穴(双侧),用泻法深刺之,运针一二十分钟,接电针机半小时,再留针1小时。每天1次,连刺3天。 外敷法:三黄散外敷。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九、治慢性阑尾炎方〔组成〕生大黄9克,丹皮9克,冬瓜仁30克,桃仁9克,芒硝6克。〔功效〕清热泻下。〔主治〕慢性阑尾炎。〔加减〕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加地丁、银花、连翘;出现包块(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人于后期酌加党参或花旗参以扶正。 注:此方即大黄牡丹皮汤,可每月服三四剂,持续3个月。十、治慢性肝炎方〔组成〕党参或太子参15~3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萆薢10克,珍珠草30克。〔功效〕健脾化湿浊,扶土抑肝木。〔主治〕慢性肝炎。〔加减〕湿重者加法夏10克、砂仁3克、苡仁15克。肝郁者加素馨花10克、郁金10克。肝阴不足而见眩晕、失眠、梦多者加桑寄生30克、桑椹子15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肾阴虚而见腰膝酸痛、舌嫩红苔少、脉细数者加首乌30克、山萸肉12克、熟地20克、淮山药易白术、太子参易党参。黄疸者加田基黄30克、溪黄草30克,或金钱草25克、土茵陈25克。血瘀者加丹参15克、茜草根12克、桃仁10克、 虫6克。十一、治早期肝硬化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楮实子12克,川萆薢10克,云苓15克,菟丝子12克,土鳖虫10克,甘草6克,丹参18克,鳖甲(醋炙)30克。〔功效〕健脾护肝,化 软坚。〔主治〕早期肝硬化。〔加减〕酒精中毒性肝硬化,加葛花12克;肝炎后肝硬化,加珍珠草30克;门脉性肝硬化,若硬化较甚,加炒山甲10克;牙龈出血者,加紫珠草30克;阴虚者去川萆薢,加淮山药15克,石斛12克。黄疸者加田基黄30克。十二、治腹水方〔组成〕甘草、甘遂等量。〔用法〕用等量之甘草煎浓汁浸泡已打碎之甘遂,共泡3天3夜,去甘草汁,将甘遂晒干为细末,每服1~2克,用肠溶胶囊装吞,于清晨用米粥送服。〔功效〕攻逐泻水。〔主治〕肝硬化腹水。注:此方为民间验方,攻逐力强,不宜重用多用,仍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十三、治低白蛋白症方〔组成〕淮山30克,苡米15克,鳖或龟约斤许。〔用法〕煲汤或炖服。每周1~2次。〔功效〕健脾填精。〔主治〕低白蛋白症或A/G比值倒置者。十四、治肝吸虫方〔组成〕①党参(或太子参)12克,云苓12克,白术10克,扁豆12克,山药15克,郁金10克,枣子槟榔25克(切),使君子10克,甘草5克。②郁金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榧子肉25克,枣子槟榔25克(切)。〔用法〕先服①方,每日1剂,复煎当日服,连服3~4天;后服②方,服法同上,连服5~7天为1疗程。若体质壮实者,则先服②方,后服①方,剂次不变。感染轻者,一般服1~2疗程可愈;感染重者,一般服3疗程可愈,最多可服至4疗程。〔功效〕健脾驱虫疏肝。〔主治〕肝吸虫病。十五、治胆道蛔虫症方(胆蛔汤)〔组成〕炒榧子肉15克,使君子(打)12克,枣子槟榔(切)12克,乌梅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功效〕驱虫,安蛔,止痛。〔主治〕胆道蛔虫,肠道蛔虫,亦可治蛔虫性肠梗阻。〔加减〕腹痛甚者加木香、枳壳、砂仁;热象明显者加黄连、黄柏;大便秘结者加枳实、玄明粉、大黄;脾虚者加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蛔虫性肠梗阻亦可配合针刺四逢穴,或加服生油50毫升,口服或胃管给药。十六、治胆囊炎与胆石症方〔组成〕柴胡10克,太子参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12克,白芍15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功效〕舒肝利胆排石,健脾活血。〔主治〕胆囊炎,胆石症。〔加减〕热盛者去太子参加黄芩、栀子;湿盛者去太子参加茵陈、木通;大便秘结者去太子参加元明粉、枳壳或大黄;脾虚较甚者加云苓、白术。十七、治阿米巴痢疾方〔组成〕鸦胆子肉20粒。〔用法〕以滑石粉为衣,空腹吞服。〔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痢。〔主治〕阿米巴痢疾。 注:此方出于张锡纯。十八、治高血压方 一方:石决牡蛎汤〔组成〕石决明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2克(后下),莲子心3克,莲须10克。〔功效〕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加减〕苔黄、脉数有力者加黄芩;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加大黄;苔厚腻者去莲须加茯苓、泽泻;头痛甚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者加天麻;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二方:莲椹汤〔组成〕莲须10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淮山30克,龟板30克(先煎),牛膝15克。〔功效〕滋肾养肝。〔主治〕肝肾阴虚之高血压病。〔加减〕气虚者加太子参;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血虚者加首乌、黄精。 三方:肝肾双补汤〔组成〕桑寄生30克,首乌30克,川芎10克,淫羊藿10克,玉米须30克,杜仲10克,磁石30克(先煎),生龙骨30克(先煎)。〔功效〕双补肝肾,兼予潜阳。〔主治〕阴阳两虚之高血压病。〔加减〕气虚者加黄芪30克;肾阳虚为主者,可用附桂十味汤(肉桂、熟附子、黄精、桑椹子、丹皮、云苓、泽泻、莲须、玉米须、牛膝);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杜仲、黄芪。 四方:赭决九味汤〔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3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30克,白术15克,甘草3克。〔功效〕益气祛痰。〔主治〕气虚痰浊之高血压病。〔加减〕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椹子、女贞子;兼肾阳虚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参、田七末等。十九、治冠心病方〔组成〕党参(或太子参)18克,竹茹10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橘红10克,枳壳6克,甘草5克,丹参18克。〔功效〕益气祛痰以通心阳。〔主治〕冠心病。〔加减〕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叶、草决明,首乌。二十、治风湿性心脏病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桑寄生30克。〔功效〕益气活血。〔主治〕风湿性心脏病。二十一、治慢性心衰方〔组成〕花旗参10克(另炖),麦冬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太子参30克。〔功效〕益气生脉。〔主治〕慢性心功能衰竭。〔加减〕心阳虚者用暖心方(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等),心阴虚者用养心方(生晒参、麦冬、法夏、云苓、田三七等)。除二方外,阳虚亦可用四君子汤合桂枝甘草汤或参附汤,加五爪龙、北芪、酸枣仁、柏子仁等;阴虚用生脉散加沙参、玉竹、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血瘀加用桃红饮(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威灵仙)或失笑散;水肿甚者加用五苓散、五皮饮;兼外感咳嗽者加豨莶草、北杏、紫菀、百部;喘咳痰多者加苏子、白芥子、胆星、浮海石;湿重苔厚者加苡米、扁豆衣;喘咳欲脱之危症则用高丽参合真武汤浓煎频服,配合静脉注射丽参针、参附针,或参麦针以补气固脱。二十二、治偏瘫截瘫方〔组成〕黄芪~克,赤芍15克,归尾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5克,地龙10克,丹参24克,水蛭10克。〔功效〕益气活血。〔主治〕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 注:此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味。二十三、治咳嗽方〔组成〕百部10克,紫菀10克,橘络10克,浮海石10克,冬瓜仁10克,北杏10克,五爪龙2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甘草5克。〔功效〕降气化痰,宣肺止咳。〔主治〕咳嗽。〔加减〕外感咳嗽加豨签草15克、桑叶10克、薄荷6克(后下)。食滞咳嗽加布渣叶15克、芒果核10克。脾虚咳嗽合四君子汤培土生金。暑热咳嗽加莲叶10克、扁豆花10克、西瓜皮15克。秋燥咳嗽加雪梨皮15克、沙参15克。过食生冷之咳嗽加藿香10克、生姜3片、苏叶6克。痰热咳嗽加黄芩12克、瓜蒌15克、竺黄10克。二十四、治肺气肿方〔组成〕五爪龙30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鹅管石30克。〔功效〕培土生金,降气除痰。〔主治〕肺气肿,哮喘之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加减〕咳嗽甚者加百部10克、紫菀10克、橘络10克。喘甚者加麻黄6克、地龙10克。兼食滞者加木亡果核10克,布渣叶15克。二十五、治支气管扩张症方〔组成〕百合30克,百部15克,海蛤壳30克,白芨30克。〔功效〕固肺敛肺,止咳止血。〔主治〕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百日咳,久咳,咳唾痰血。二十六、治肺结核方〔组成〕党参15克,黄芪15克,淮山药15克,知母15克,玄参15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丹参9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功效〕补气养阴,活血化瘀。〔主治〕肺结核。二十七、治神经官能症方〔组成〕甘草10克,大枣5枚,面粉一汤匙(冲熟服)。〔功效〕养心安神,甘缓和中。〔主治〕神经官能症,失眠。 注:此方即甘麦大枣汤,小麦改为麦面粉效果更好。二十八、治头痛方(加味选奇汤)〔组成〕防风9克,羌活9克,黄芩9克,甘草6克,白芍12克,白蒺藜12克,菊花9克。〔功效〕祛风,清热,止痛。〔主治〕头痛,偏头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加减〕阴虚明显者生地易黄芩,或以磁石朱丸与六味地黄丸以治之。日服磁朱丸以镇摄其亢阳,晚服六味地黄丸以滋其肾阴。血瘀者加茺蔚子10克,牛膝15克,豨签草15克,或用血府逐瘀汤。 注:磁朱丸本眼科用药,又名神曲丸,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用克神曲以配60克之磁石及30克之朱砂,磁石滋肾潜阳,重镇安神,朱砂清心安神,妙在用克神曲以健运脾气,使石药不致有碍胃气,又能升清降浊。二十九、治癫痫方〔组成〕荆芥8克,全蝎10克,僵蚕10克,浙贝10克,橘络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蜈蚣2条。〔用法〕共研极细末,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减半量。〔功效〕益气祛痰,镇痫安神。〔主治〕癫痫。 附:治癫痫民间验方黄豆克,地龙干30克,白胡椒30克,水克,慢火煲至干水,每天3次,食黄豆一握。〔功效〕镇痫安神。〔主治〕癫痫。三十、治甲亢方〔组成〕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浙贝10克,玄参15克,生牡蛎30克,山慈姑10克,甘草5克。〔功效〕益气养阴,化痰散结。〔主治〕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加减〕肝郁者加柴胡、枳壳、白芍;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熟枣仁、柏子仁;烦躁惊惕者加麦芽、大枣;汗多加浮小麦、糯稻根;手颤者加钩藤、首乌、白芍、鸡血藤;突眼加木贼、白蒺藜;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云苓、五爪龙;肾虚加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楮实子;血瘀者加丹参、丹皮。三十一、治皮肌炎方〔组成〕青蒿10克,鳖甲30克(先煎),地骨皮3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红条紫草10克。〔功效〕滋阴清热。〔主治〕皮肌炎,红斑性狼疮。三十二、治硬皮病方〔组成〕熟地24克,淮山药3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阿胶10克(烊化),百合30克,太子参30克。〔功效〕补肾健脾养肺,活血散结以治皮。〔主治〕硬皮病。〔加减〕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鸡血藤;胃阴虚者加石斛、金钗;痰湿壅肺者加橘络、百部、紫菀、五爪龙;兼血瘀者加丹参、牛膝;肾虚甚者加鹿角胶、鳖甲等;气虚者加黄芪;舌淡者加少许桂枝。三十三、治糖尿病方〔组成〕淮山药90克,泽泻1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丹皮10克,玉米须30克,仙鹤草30克,黄芪30克。〔功效〕益气养阴,降糖止渴。〔主治〕糖尿病。三十四、治地中海贫血方〔组成〕一方:吉林参6克,鹿茸片3克,炖服。      二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炙甘草6克,归头12克,熟地24克,川芎10克,花生衣10克,白芍12克,淫羊藿6克,补骨脂10克,杞子10克。〔功效〕大补气血。〔主治〕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亦可用)。三十五、治血小板减少症方〔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柴胡9克,升麻5克,陈皮3克,炙甘草5克,黄精12克,仙鹤草30克,首乌15克。〔功效〕益气养血。〔主治〕血小板减少症。三十六、治重症肌无力方〔组成〕黄芪6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甘草3克,归头10克,陈皮3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五爪龙30克,首乌20克,杞子10克。〔功效〕补脾益损。〔主治〕重症肌无力。〔加减〕肾阳虚加巴戟、肉苁蓉、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旱莲草,或加服六味地黄丸;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夜交藤;胃阴虚者党参易太子参,加石斛、金钗;兼湿者加苡仁、云苓;兼痰者加浙贝、橘络;有外感者用轻剂之补中益气汤原方,酌加豨签草、千层纸、桑叶等。三十七、治血尿方〔组成〕三叶人字草30克。〔功效〕止血尿。〔主治〕血尿〔加减〕泌尿系结石者加海金砂5克,金钱草30克,砂牛末3克(冲);慢性肾盂肾炎者合自拟珍凤汤(珍珠草、小叶凤尾草、太子参各15克,云苓12克,白术、百部各9克,桑寄生30克,小甘草5克);慢性肾炎者加淡豆豉30克,田七末3克(冲)。三十八、治血崩方〔组成〕血余炭末3~9克(冲服)。〔功效〕收敛止血。〔主治〕妇女崩漏。〔加减〕月经过多或月经时间过长可合用胶艾四物汤(阿胶、艾叶、当归头、熟地、川芎、白芍)。 另一法:直接灸隐白,大敦穴,1~3壮。三十九、治上消化道出血方〔组成〕阿胶10克(烊化),田七末(炒黄)3~5克(冲服)。〔用法〕三七末炒至深黄色,放置冰箱24小时即可用。〔功效〕养血止血。〔主治〕消化道出血。四十、治吐血咯血方〔组成〕用5岁以下之健康男孩之中段尿,送服止血散(血余炭,煅花蕊石,白及末,炒三七末,等份共为极细末)1~3克。〔功效〕引火归原,血归其位。〔主治〕肺病大咯血或胃病大吐血。〔加减〕血得止辨证用药以治其本。 另一法:用梅花针叩击人迎穴,以人迎穴为中心,叩击圆周直径1寸至寸半(同身寸许),从中心开始圆周扩大。左右各叩击1~3分钟,每天1~3次。四十一、治腰腿痛方〔组成〕当归15克,丹参15克,乳香5克,没药5克,生地2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四十二、治风湿性关节炎方〔组成〕豨签草15克,老桑枝30克,宣木瓜12克,晚蚕砂10克,威灵仙15克,赤芍15克,甘草5克,宽筋藤24克,络石藤24克,银花藤24克。〔功效〕祛风清热,通络止痛。〔主治〕热痹,风湿性关节炎。四十三、肢节疼痛外洗方〔组成〕海桐皮12克,细辛3克,祈艾12克,荆芥9克,吴茱萸15克,红花9克,桂枝9克,川断9克,归尾6克,羌活9克,防风9克,生川乌12克,生姜12克,生葱连须5条。〔用法〕煎水加米酒30克,米醋30克,热洗患处,每日2次。〔功效〕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主治〕肢节疼痛,风寒湿痹,瘀痹。 注:此方为家传方。四十四、治脱发方〔组成〕首乌30克,黑豆30克,大枣4枚,甘草5克,黄精15克,熟地24克,桑椹子12克,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功效〕养血生发。〔主治〕斑秃,脱发,白发。 外治法:①每天晨起用白兰地酒擦全头发脚,脱发处多擦;②脱发处配合运用毫针平压挑刺患部。其针法是:先用一寸毫针向后斜刺百会穴,并留针至结束;继而选用一寸毫针3~5枚,并排摄在拇、食指间,然后平压在患部皮肤上,再一齐平提起,此时患部的皮肤则被轻轻挑起,如此往返操作,把整个患部的皮肤平压挑刺一遍,每天或隔天1次。四十五、治漫性咽喉炎方〔组成〕五爪龙30克,玄参15克,千层纸6克,桔梗10克,乌梅6克,甘草6克。〔功效〕益气养阴,利咽止痛。〔主治〕慢性咽喉炎。 注:如无五爪龙,可用太子参15克代。四十六、治过敏性鼻炎方〔组成〕五爪龙30克,木贼12克,菊花10克,玄参15克,白芍15克,白蒺藜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辛夷花10克,太子参15克,大枣4枚。〔功效〕益气固表,疏风通窍。〔主治〕过敏性鼻炎。 注:如无五爪龙,可用黄芪15克代。四十七、治牙痛方〔组成〕旱莲草15克,侧柏叶15克,细辛6克,海桐皮30克。〔功效〕滋阴降火,消肿止痛。〔主治〕牙龈肿痛,牙痛,牙周炎。四十八、治泌尿系感染方〔组成〕珍珠草(鲜用)30克,小叶凤尾草(鲜)30克。〔功效〕清热利尿。〔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四十九、治慢性肾盂肾炎方(珍凤汤)〔组成〕太子参15克,白术12克,云苓12克,小甘草5克,百部9克,桑寄生18克,珍珠草15克,小叶凤尾草15克。〔功效〕健脾利湿,扶正祛邪。〔主治〕慢性肾盂肾炎。五十、治泌尿系结石方〔组成〕金钱草30克,生地15克,广木香5克,鸡内金10克,海金砂3克(冲服),(或琥珀末或砂牛末与海金砂交替使用),小甘草3克,木通9克。〔功效〕利水通淋,化石排石。〔主治〕泌尿系结石。〔加减〕小便涩痛者加小叶凤尾草24克,珍珠草24克。血尿者加白茅根30克,淡豆豉10克,三叶人字草30克。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克。肾阳虚者加附桂或附桂八味丸加金钱草、琥珀末之类治之。肾绞痛或腹痛甚者可当即用拨火罐疗法。此法不仅能止痛,而且能使结石下移,以利排出。拔火罐疗法:痛在上腹或腰背者罐口放在腰背部痛点处(罐口余部偏于下方),痛在下腹部者,罐放腹部痛点处。五十一、治尿毒症方〔组成〕熟附子10克,肉桂心2克(焗服)(或桂枝10克),白芍15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猪苓30克,云苓皮30克,益母草30克。〔功效〕温阳利水。〔主治〕尿毒症。 注:宜与灌肠方同用。五十二、灌肠方〔组成〕大黄30克,槐花30克,崩大碗30克,苏叶10克,益母草30克。〔用法〕煎至毫升,紫金锭3片,熔化,保留灌肠。〔功效〕清热解毒。〔主治〕尿毒症,昏迷,脓毒血症。五十三、消尿蛋白方〔组成〕黄芪30克,龟板30克,淮山药15克,苡仁15克,玉米须30克。〔功效〕健脾固肾,利湿化浊。〔主治〕蛋白尿。五十四、治乳糜尿方〔组成〕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6克,川萆薢30克,百部12克,台乌15克,广木香3克(后下),丹参15克,珍珠草15克,桑寄生30克,石菖蒲10克。〔功效〕健脾祛湿。〔主治〕乳糜尿。五十五、治前列腺肥大方〔组成〕黄芪30克,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王不留行12克,滑石20克,木通10克,云苓15克,炒山甲15克,甘草5克,两头尖10克,玉米须30克。〔功效〕益气行气,通利水道。〔主治〕前列腺肥大。〔加减〕尿频、尿急、尿涩痛者加珍珠草15克,小叶凤尾草15克;血淋加白茅根30克,三叶人字草30克,淡豆豉10克。五十六、治睾丸炎方〔组成〕生大黄10克,熟附子10克,黄皮核10克,荔枝核10克,柑核10克,芒果核10克,橘核10克,王不留行15克。〔功效〕寒温并用,行气止痛。〔主治〕慢性睾丸炎,附睾炎,睾丸痛。〔加减〕腰膝酸痛者加狗脊30克。气虚者加五爪龙30克,黄芪30克。血瘀者加炒山甲15克,丹皮15克。热象明显者加生地24克,玄参15克,龙胆草10克,车前子20克。五十七、治闭经方〔组成〕晚蚕砂10克,王不留行15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海螵蛸18克,茜草根15克。〔功效〕行血通经。〔主治〕闭经,月经愆期未至,月经不调。〔加减〕气虚脾虚者加四君子汤;血虚血瘀者合用桃红四物汤;肝气郁结者合用四逆散;气滞血瘀者合用血府逐瘀汤。五十八、治子宫脱垂方〔组成〕黄芪3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枳实5克,首乌30克,甘草5克。〔功效〕补气固脱。〔主治〕子宫脱垂。五十九、治子宫肌瘤方〔组成〕桂枝12克,云苓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丹皮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炒山甲12克。〔功效〕活血化瘀,削坚散结。〔主治〕子宫肌瘤。〔加减〕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可先服胶艾四物汤以止血。腹痛甚可加服失笑散或五灵止痛散。附:宫肌瘤丸:桂枝、茯苓、赤芍、桃仁、丹皮、蒲黄、五灵脂,各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晚服3丸。六十、治皲裂方〔组成〕猪肤(鲜)60克,百合30克,黄芪15克,淮山药15克。〔功效〕益气润肺,生肌养皮。〔主治〕手足皲裂。六十一、治肛裂方〔组成〕煅炉甘石研末3份,珍珠层粉1份,和匀,凡士林适量,搽。〔功效〕收敛生肌。〔主治〕肛裂。六十二、治外痔方〔组成〕榕树须60~克,苏木20~30克。〔功效〕活血,软坚,消肿。〔主治〕外痔。〔用法〕煎水熏洗患处。邓老亲笔手书▼防治流感是中医的强项,不怕病毒如何变,都跳不出中医之手心。“非典”与“甲流”中医药疗效足以为证。研究中医药以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以取代免疫注射,造福世界。——邓铁涛年元月言由心生,邓老对中医的深情在他说过的话里、做过的事里▼——”养生必先养心,养心必先养德。“——”要向上看,不要向上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常不乐怎么能长命?“——”21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我们老讲要向外国接轨,不错。但不要忘了自己的文化。如果忘了自己的文化,比亡国还惨!”——“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邓老曾谆谆教导中医学子说:“中医学的前途有如万里云天,远大光明,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附录记者采访邓铁涛的记录:

邓铁涛:中医不兴死不休

文/本报记者 黄丽娜 图/本报记者 吴万生 实习生 孙海庆   

邓铁涛悬壶济世四十余载,永志不忘勃兴中华传统医学   

交谈人物·邓铁涛·

年生于广东省开平县。幼承家学,后攻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专著有《学说探讨与临证》、《耕耘集》、《邓铁涛医话集》、《邓铁涛医集》等。

交谈动机

  

去年,整个中国遭遇了一个新名词———非典。目前,非典病例再现广州。在人与病魔的殊死抗争中,广东率先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新方法。广东省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已经86岁高龄的邓铁涛,当仁不让地站在了这一治疗实践的最前面。   

中医在治疗急、重症方面,到底能起什么独到的作用?邓铁涛有着深刻的见解。   

中医着力培正气   

记者:邓老,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非典病例的? 

 

邓:去年1月7日,医院大德路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持续高热、呼吸衰竭的患者,这是广州地区最早报告的居民感染非典的病例。当时,我就知道了这种病。但真正参与治疗,是从1月28日救治一名感染非典的医护人员开始的,她是和叶欣同时病倒的。 

记者:这名病人怎么转到您手里治疗的呢,最后的救治效果又如何呢?   

邓:当时对于非典的治疗,都是采取西医的方法。这名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也是我徒弟的爱人。在西医已经治疗了一段时间的基础上,我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电话会诊治疗。三天后她开始降温,最后痊愈出院,而且一边肺的阴影也没有蔓延到另一边肺。   

记者:您所说的辨证论治,通俗地讲是怎样的呢?   

邓:当面对一种发生在人身上的病时,西医的途径是找到这种致病的病毒,再将它杀死,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中医不计较具体是什么病原体引发的疾病,不追究具体的病型,不讲究治病,而是治病人。中医把着力点放在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病毒与人体正气斗争所表现的症候以辨证论治。中医不像西医把病毒杀灭在体内,而是注重培养人体自身的正气,再通过排汗、排尿等方式,给病毒找一个出路,让病毒排出体外。   

非典与气温有关   

记者:在去年非典流行期间,您曾经断言6月天热时非典就会自己“走”,是吗?   

邓:那是在去年2月一次名老中医谈春季多发病会上,我谈到了非典的走势。   

记者:事实证明您的判断很正确。   

邓:中医有气运学说,按照《黄帝内经·七篇大论》中五运六气学说,去年是癸未年,是“火运不及之年,司天之气,为太阴湿土;在泉之气,为太阳寒水”,所以这一年的气候以湿寒为主导。而非典的致病物质与气候有关,这种湿寒气候适合这种邪气(病毒)的生活、繁殖,因而非典大规模暴发、流行。而到了去年6月,天气转暖,湿寒过去了,所以非典也由南到北渐渐没有了。香港的淘大花园受影响最大,在我看来就是因为淘大花园本身的小环境是特别的湿寒,空间密闭,又不透风,更利于非典的流行。所以,对非典的预防最简易的措施就是开窗通风,去湿寒。   

中医可治急重症   

记者:在去年抗非典斗争中,广东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方法,您怎么看待中医在抗非典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   

邓:抗击非典,向世界证明了中医对危重疾病、烈性传染病是可以找到应对之法的。不仅是非典,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他用中医疗法在维持治疗一个艾滋病患者。现在世界上常用的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需要很多钱,原理就是取很多种西药的某一种特别有效的疗效,把它们混合起来。这其实就很类似中医的汤剂了。而对免疫功能的疾病治疗,本来就是中医的强项。对治疗艾滋病的研制应该要请中医参与。我敢下这个定论,中医的参与会让治疗艾滋病有突破性的进展。   

记者:但为什么社会上一般人对中医治疗有见效慢、时间长的印象?很多人得了慢性病会找中医,而患了急性病就不敢求助中医了。 

邓:这是对中医的误解,而这种误解和近代中医的发展有关。“五·四”运动以后,西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解放后,实行公费医疗,医院医院,因为中医还一直停留在个体开业的阶段。这种局面造成了中医很少能接触到急性、危重病人,没有实践的机会,人们也就以为中医治不了急症。老一辈的中医,比如我小时候,和医院,或者到病人家里去出诊,什么样的疑难、危重病情都见识过,治疗过。   举个例子:医院曾经接诊过一个误吞了螺丝钉的婴儿,只有10个月大,钉子卡在小孩的胃那里。第三天孩子开始发烧、抽搐,还一度休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孩子年纪太小,怕过不了麻醉关、感染关,西医不敢开刀把钉子取出来。无奈之下,他们找了中医张景述求助。张看了以后,把骨碳粉和进稀饭里调匀,喂孩子吃下去,又给他吃了一汤勺蓖麻油。12个小时后,小孩就顺利把钉子排了出来,保住了性命。其实当时张开的方子是个古方,出自清代的《验方新编》中“误吞铁钉”一篇。   所以,中医对治疗急、重症是很有一套的,不仅是靠历代积累下的古方和经验,对新出现的病例,辨证论治的方法都有很好的疗效。不是中医治不了病,只是缺乏传承。解放前中医有40万医护人员,西医只有几万,到今天中医有50万医护人员,西医已经发展到了万,中医的发展远远落后了。   

记者:听说,您近年来的主攻方向好像也是针对急、重症的治疗的?   

邓:对,主要研究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到重症肌无力的病例,当时觉得这个病很有意思,就一直研究了下来,开始从临床中慢慢积累。上世纪80年代,我招了两名研究生,把重症肌无力作为一门学问,从科学角度专门研究。年我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1年起,我开始专攻重症肌无力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危险、最致人死命的呼吸微像(呼吸麻痹)。这个阶段的治疗病死率是36%-40%,但三年来,我们一共抢救了21例出现呼吸微像的重症肌无力病人,无一死亡。   

大医真诚德为先   

记者:听说很多病人找到您时,已经是因病致贫、病情也毫无希望了,但您不但自己出钱为他们治疗,而且不管抢救风险多么大,情况多么危急,您从不会放弃对他们的治疗。   

邓:去年6月,一对湖南来的夫妻带着他们12岁医院。孩子得的就是重症肌无力,也出现了呼吸微像。家里为了救他变卖了家产,医院治疗始终不见好转。他们带着最后的1万元钱,抱着最医院,一来就住进了ICU。但你知道,ICU病房的呼吸机一开,最少一天都要0元钱,还要买很贵的营养液当饭吃。住了五天,孩子的父母觉得没希望了,就把小孩扔在了ICU,自己跑了。我的徒弟打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在电话里我说,第一钱我来出,第二病人绝对不能走。由于小孩当时已经不能吃药片了,我就把研究时自己保留的口服液拿出来给他吃,很快就不用上呼吸机了。病情好转后,我在香港的徒弟又为他募捐了2万多元钱,让小孩可以顺利出院,最后他的父母也回来了。

现疫情系着全世界人的心,在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yf/6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蛤壳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