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蛤壳 > 海蛤壳用法 > 正文 > 正文

考研干货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考点防治原则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24 14:56:44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781528.html
一、预防1.未病先防(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调摄精神:“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加强锻炼、生活起居应有规律和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2)防治病邪的侵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2.既病防变:包括早期诊治和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二、治则1.概念: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法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治则是指导治法的总则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2.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本和标是相对的概念,有多重含义,可以用来说明病变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主次关系。(1)正治与反治:“逆者正治,从者反治。”①正治:又称逆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逆,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正治法适用于疾病征象与疾病本质相一致的病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②反治: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从,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2)治标与治本:①急则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②缓则之气本: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有重要意义。③标本兼治:标病本病并重时用。3.扶正与祛邪(1)扶正与祛邪的概念及关系:扶正即是扶住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多用补虚之法;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多用泻实之法。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2)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先祛邪后扶正用于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或兼扶正反会助邪之证。先扶正后祛邪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者,因兼以攻邪反更伤正。4.调整阴阳(1)损其偏盛:治热以寒(热着寒之);治寒以热(寒者热之)。(2)补其偏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5.调整脏腑功能根据各脏腑生理上的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的道理,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使其功能协调,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6.调理气血关系调理气血关系的原则为:“有余泻之,不足补之”。气虚致血虚或气血两虚者,治以气血双补,以补气为主;气虚血瘀,治以补气行血;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气虚不能摄血,治以补气摄血;血脱者,急以补气固脱。7.因时、因地、因人制宜(1)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选择制定适宜的治疗用药原则。“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2)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选择制定适宜的治疗用药的原则。“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3)因人制宜: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的不同特点,选择制定适宜的治疗用药的原则。一、具有止呕作用的药物1.药性偏温,主要用于寒证或痰湿恶心呕吐的药物半夏:主要用于痰湿及胃寒呕吐,胃虚,胃热、妊娠呕吐等也配伍他药使用。旋覆花:主要用于痰湿内阻及脾胃虚寒所引起的呕吐,噫气,心下痞满作呕,呃逆,及妊娠恶阻。生姜、高良姜:其中生姜为“呕家圣药”,可用治一切恶心呕吐,但以胃寒气逆呕吐恶心最宜,高良姜主治胃寒气逆,呕吐清水,四肢不温。砂仁、豆蔻、草豆蔻:主要用于胃寒气滞湿阻或脾胃虚寒、消化不良之恶心呕吐,呃逆,噫气、脘腹胀痛或腹泻,其中草豆蔻对于寒湿胃痛、呕吐等症用之最宜。吴茱萸:主要用于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头痛、呕吐涎沫,及肝胃不和之胁痛、呕吐、吞酸。藿香:主要用于寒湿内阻,脘痞呕吐。经配伍也可用于胃虚呕吐、孕妇胎动不安,呕吐酸水。丁香:主要用于脾胃虚寒呕吐、虚寒呃逆。2.药性偏寒凉,主要用于热证或湿热恶心呕吐的药物黄连、枇杷叶、芦根、竹茹:均清热止呕。主要用于胃热呕吐,呃逆,干呕,妊娠呕吐等,竹茹对胃虚有热的呕吐尤为适宜。代赭石:主要用于胃气上逆引起的呕吐、噫气、噎膈、反胃、呕吐等。柿蒂:性平,为降逆止呃之要药,治疗呃逆,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二、具有通经下乳功效的药物漏芦:治乳汁不通外,又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治痈疮毒,乳痈肿痛。路路通: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外,又能祛风通络利水,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风疹瘙痒,风疹瘙痒。木通:利水通淋,泄热——治乳汁不通外,又可用于湿热淋证,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的口舌生疮(长于清心火),湿热痹痛。通草:通气下乳,清热利水——治乳汁不通外,又可用于淋证,湿温病,小便不利。穿山甲:活血通经,搜风通络,消肿排脓——治乳汁不通外,又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风湿痹痛,痈肿,瘰疬。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治乳汁不通外,又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淋证。三、具有安胎作用的药物紫苏、砂仁——行气安胎黄芩、苎麻根——清热安胎艾叶、苎麻根(续断)——止血安胎白术——补气安胎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补肝肾安胎四、能润肠通便的药物仁类: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蒌仁、柏子仁、核桃仁(砂仁、酸枣仁、益智仁、薏苡仁四仁却无此功效)子类:牛蒡子、决明子、苏子、(注意还有子仁类不仅没有润肠通便作用,反而可以止泻--------砂仁、益智仁、薏苡仁、车前子、菟丝子、莲子、五倍子、五味子、诃子、金樱子)其他:知母、生地黄、玄参(紫草、蒲公英是例外,要求脾虚便溏者不宜用)、肉苁蓉、锁阳、当归、何首乌、麦冬、天冬、桑椹、蜂蜜五、能利咽开音的药物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音哑咽痛。马勃:清肺解毒,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风热、肺热咽痛音哑。桔梗:宣肺化痰,利咽开音——痰热壅盛咽痛音哑。胖大海:清肺化痰,利咽开音——肺热,痰热咽痛声嘶。诃子:敛肺开音——肺虚久咳失音。六、能截疟的药物青蒿——清虚热,退骨蒸,解暑,截疟。鸦胆子——清热解毒,腐蚀赘疣,治痢截疟。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何首乌——补益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截疟。常山——涌吐痰饮,截疟。雄黄——解毒杀虫,祛痰截疟。铅丹——拔毒生肌,杀虫止痒,祛痰截疟。砒石——蚀疮去腐,劫痰平喘,截疟。七、常用治头痛药物的分类白芷——阳明经痛头痛——前额连及眉棱骨。羌活——足太阳经头痛——后头痛连及项背藁本——督脉经巅顶头痛独活——少阴伏风头痛吴茱萸——肝寒挟痰湿上犯巅顶头痛(足厥阴经)细辛——鼻渊鼻塞头痛川芎——外感、瘀血、血虚头痛白附子——痰厥头痛蜈蚣、全蝎——偏正头痛八、常见降血压药夏枯草、豨莶草、臭梧桐、罗布麻、杜仲(羚羊角、钩藤、天麻、地龙)九、能制酸止痛,用治胃痛泛酸的药物海蛤壳、牡蛎、乌贼骨、瓦楞子十、藤类药物的功效共同功效:通络止痛不同功效: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雷公藤——袪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海风藤——袪风除湿,通经络,活血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夜交藤——养心安神,袪风通络编辑:柠檬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yf/6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蛤壳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