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蛤壳 > 海蛤壳性状 > 正文 > 正文

古时瑞安向皇帝进贡哪些海鲜那幅描绘温州海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21 13:55:31

?提示:点击上方"瑞安发布"↑↑↑   那么,古时候瑞安人要去哪里买海鲜?

事实上,瑞安的水产品集市贸易在隋代以前寂然无闻,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唐代前后的渔船、渔具虽简陋,但海洋水产品仍可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

到了宋代,瑞安镇为“温州八镇”之一。在百姓民间,经商传统得到发展,水产品的交易已渐见繁荣。南宋,宋高宗在南渡之初曾至温州,《温州府志》称其“州治为行宫”。温州府在这一时期,当然就成了南宋朝野的“焦点”,北方士绅平民,大批官吏、贵族、绅商、手工业者、小商贩、文人墨客和民间艺人等随之南迁,也来到了温州。之前,没吃过海鲜的北方士绅“开了荤”,尝到了海鲜的味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在温州及瑞安沿海一带,形成海洋水产品的初级交易市场成为可能。

在绘于元代英宗至治三年(年)《江山胜览图卷》中,可以见到年前瑞安渔民们的作业、交易及生活的情形。

在《江山胜览图卷》中,有蒙古族、汉族人物人,建筑幢和塔、桥若干座,舟楫船只68艘等,画作真实地再现了元代浙江东部沿海及飞云江一带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图画内容涵盖了娱乐、买卖、婚嫁、渔业、种植等各种生产生活的场景。

从《江山胜览图卷》中,我们依照渔船的大小形制,依此估算渔船出海的近远,及其捕鱼的能力。图画中的飞云江上,有渔民打鱼生活的场景。在瑞安的城镇集市和街巷之中,还有渔市交易的情形。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元代《卖鱼图》(局部)中,得知当时渔市交易的情况。

黄鱼、水潺、海蜇丝、虾米等都是明清时贡品

据《飞云江志》介绍,大约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瓯越的先民就利用飞云江滩涂开展渔业生产。当时,向周朝王室进贡的海产品包括海蛤、海蛇、文蜃等。

在明清两代,皇帝想吃海洋水产品,也是让温州一带的渔民进贡。明《永乐乐清县志》载,永乐二年(年),“岁进海味:水母线(海蜇)、石首鱼(黄鱼)、鳘鱼、鳗鱼、鲈鱼、黄鱼、龟脚、壳菜(淡菜)、虾米、石发菜(海藻)。”清代的《瓯江逸志》记载:“温州向有岁进,如石首鱼、龙头鱼、黄鲫鱼、虾米、金豆、金橘等物。”石首鱼就是黄鱼。洪炳文在《瑞安乡土史谭稿》讲海产:“凡鳞之属,石首鱼为大宗,带鱼次之,鳓鱼又次之,中鱼、鲳鱼、鳘鱼又次之。”《弘治温州府志》载:“瑞安县岁进石首鱼、鳘鱼、鲈鱼、虾米、鳗鱼、鲻鱼、水母线、黄鲫鱼。”黄鱼肉细味美量大,故被时人列为瑞安海味五珍之首。《万历温州府志》誉它“为鱼之最”,《乾隆瑞安县志》称其为“海鱼中之至美者”。水母线是海蜇经矾盐腌渍后切成的丝,而海蜇也是瑞安海味五珍之一。明代,由于矾盐腌渍法的使用,不仅使海蜇可以生食,而且风味倍增,还可以长期贮藏,从而成为贡品。除此之外,进贡的海洋水产品中还有水潺。龙头鱼在瑞安称水潺。清代戴文俊的《瓯江竹枝词》中一首《公婆船》说:“公婆船小惯迎潮,相守孤篷暮复朝。喜煞龙头鱼罢贡,海天如镜种蚶苗。”这阙词的大概意思是,夫妻同船捕鱼为生,因为不必再上贡水潺了,他们欣喜万分,于是,在广平如镜的海涂种起了泥蚶。可见,水潺曾经进贡,后来又罢贡了。

4

晚清奇画《异鱼图》描绘了瑞安人熟悉的海鲜

年,晚清一位叫赵之谦的绍兴籍书画家,逃难一路到了温州海边。大概是过去海鲜吃得少,他一口气画下了那几个月里吃过的十几种海鲜,名为《异鱼图》。画中都是在赵之谦看来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沙噀、章拒、锦魟、海豨、剑鲨、鬼蟹、虎蟹、马鞭鱼、琴虾、竹夹鱼、阑胡、骰子鱼、燕魟、石蜐、?鱼等,共15种。

这些海产,很多瑞安人一眼就能认出来,比如虾姑(琴虾)、水潺(?鱼)、跳鱼(阑胡)、龟脚(石蜐)、章拒(章鱼)、竹夹鱼(鳎鱼)等等。

年12月30日,在杭州举办的西泠印社年秋拍会上,赵之谦的这幅《异鱼图》以万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万元成交。

来,让我们展开画卷,一起来看看多年前的海鲜——

瑞安的海味故事可远远不止这么点,要知道这“海禁”可不是现在才有。那么最早什么时候实行?那个时候,为什么渔民要“执照出海”?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吃到海鲜产品,当时的朝廷推出了什么举措?小布先在这里卖个关子,下周告诉你答案。

大家都在看

●八百年前,瑞安曾遭特大水灾,十分之一人口死亡,叶适的家也被冲走……●瑞安这座桥巨神秘,它的秘密多年都没解开●瑞安“国宝”告诉你,在古代造一座塔要花多少钱!●古时偏居一隅的瑞安何以人口大量涌入?大功臣居然是番薯

更多点击导航栏“走进瑞安”—“玉海文史”?

“玉海文史”征稿启事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为了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玉海文史》编辑部特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历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为《玉海文史》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电子邮箱:

qq.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gake.com/hhkxz/7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蛤壳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